[发明专利]固体物料在线转移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6109518.0 | 申请日: | 1996-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699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4-18 |
发明(设计)人: | 石宝珍;刘献玲;牛风宾;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中国石化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11/00 | 分类号: | C10G1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专利代理服务部 | 代理人: | 李艳菁,方书贵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体 物料 在线 转移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石油化工工艺领域,尤其涉及催化裂化装置两容器间自动连续或间歇转送固体物料的装置及其系统,主要用于催化裂化再生器向外卸催化剂,也可用于向再生器内补充催化剂的方法及其系统。
众所周知,在催化裂化装置操作过程中,催化剂在反应器和再生器间连续不断地交换。即:再生催化剂参与反应和待生催化剂进行再生。而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均会不断变化,尤其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渣油催化裂化工艺,催化剂的污染速度更快。因此,需要不断卸出部分受污染的催化剂,同时补充新鲜催化剂,才能使装置的催化剂维持在较理想的状态,方可得到好的目的产品。这一过程要求不影响装置的正常操作,再生器内操作压力一般在0.3MPa左右,温度高达700℃。在这种操作条件下,从再生器内卸出催化剂难度较大。目前国内外的催化裂化装置均没有设置专门的卸剂设备,不得已时,使用开、停工装卸催化剂所用的大型转剂线卸剂,操作若干天后,当再生器内催化剂活性无法维持正常生产时,将大型卸剂管线阀门打开,集中置换一部份催化剂。一次卸剂量较大(一般10吨左右)会引起再生器内藏量大幅度波动,装置内催化剂的平衡活性也必然大幅度变化,这样以来会使反应条件长期偏离理想状态,从而影响装置平稳操作。另外,每次卸出的催化剂的量也无法计量和控制,再者,因卸出催化剂的流速和压力无法控制和调节,致使对卸料管线和阀门造成严重磨损,不能长期使用。这种方法只能入工操作,劳动强度较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催化裂化装置提供一套小剂量、平稳更换平衡剂的装置及其系统,使再生器内催化剂物理化学性质不至大幅度波动,使之长期稳定在理想状态下操作。从而提高催化裂化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
本发明的内容见附图1,在生产过程中固体物料在线转移的装置及其系统,由容器(1),容器(2),气控阀(3),计量罐(4)以及与这些设备相连接的阀门和管线组成固体物料在线转移装置;本系统所用的动力是压缩空气,压缩空气经管线PA100至除水器(6)脱水后的压缩空气分为三路:第1路压缩空气经控制阀(11A)或电磁阀(11B)通过管线PA101进入气控阀(3)作为对固体物料的提升气流;第II路压缩空气通过控制阀(12)和管线PA102进入计量罐(4)作为流化气流或高温固体物料冷却气流;第III路压缩空气经控制阀(13A)或电磁阀(113B)以及孔板(14)进入计量罐(4)内的输送固体物料管道(4A)作为提升气流,固体物料从容(1)在线转移至容(2)的过程是这样来实现的,盛在容(1)内的固体物料通过阀门(15),经管线CAP101进入气控阀(3)内,由压缩空气经管线PA101进入气控阀(3)内将固体物料通过输送管(3A)经管线CAP103提升至计量缸(4)中,再用压缩空气通过管线PA103进入计量罐(4)内的输送管(4A)将固体物料通过管线CAP103送至容(2),完成了固体物料在线转移;
本系统自动控制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在气控阀(3)与计量罐(4)之间的用差压变送器(51)来调节压差平衡的由压差测量信号线C101a将信号传送给控制器(5),再由控制器(5)发指令通过信号传送线C101b传给控制阀(17)使其动作;
第二部分是测量计量罐(4)的压力用差压变送器(52)通过压差测量信号线C102a送至控制器(5),再由控制器(5)通过压差测量信号线C102b调节控制阀(11A)的动作;
第三部分是通过温度变送器(53)测量计量罐(4)的温度通过C103a将信号送至控制器(5),然后由控制器(5)通过C103b指挥控制阀(12)的动作。
本发明可以连续操作也可以阀歇操作,以下分别阐述其内容。
(一)固体物料在线转移连续操作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中国石化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中国石化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095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