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型电动机无效
申请号: | 96110040.0 | 申请日: | 1996-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62C | 公开(公告)日: | 2002-01-30 |
发明(设计)人: | 由比俊弥;坂卷美奈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渊马达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9/06 | 分类号: | H02K9/0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道棠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 电动机 | ||
本发明涉及一个与冷风扇结合的小型电动机,具体地说是一个具有如此结构的小型电动机,其冷风扇可对于拥有不同数目极的转子通用。
有一种类型的需要用在高能量的动力铝机上的小型电动机,在出于自我冷却的目的时候需要使用冷风扇,如图1是一个本发明应用在其上的使用一冷风扇的现有技术小型电动机之基本部分的纵向剖视图。在图1中,1表示的是一个由金属材料如低碳钢制成的壳体,是构成一个底空的筒状体,并且具有一个弧形断面的永磁铁3,例如,固定在其内部环绕表面上。
壳体1支撑一个包括一个其上绕有绕圈10的电枢铁芯9的转子及一个换向器12。14表示一个装在一底板上的由一种具有弹性的导体所制成的电刷,还有一个(未示出的)输入端子与电刷14电联接在一起,以这种方式滑动进入与换向器12接触。11表示的是一个轴承座,轴承座11分别与壳体1的底部和底板4中央部位固定连接,可转动地支撑转子8、5、6、7表示的是在壳体1、底板4上的适当位置设置的通风孔,13表示的是在转子8的电枢铁芯9和换向器12之间的设量的一冷风扇,并且构成一种可与转子8一起转动的方式。因为电流是通过换向器12由输入端流向线圈10经转子8和电刷14的,转动力传给设置在由固定在壳体1内环绕表面上的永磁铁3产生的磁场上的电枢铁芯9使之转子8转动,这样,外部设备(未显示)可通过旋转轴来被驱动。因为冷风扇13是由转子8的转动而行其转动,例如,空气足从通风孔5和7进入,从通风孔6泄出,这将使线圈10和其它组件冷却从而避免了小型电动机的温度上升。
图2是如图1所示的转子8的主要部分前视图,相同的部件已由图1中给出的相同的数字表示出来了,在图2中,冷风扇13以这样一种结构方式,包含一个卡箍21来装配在换向器12的底部,多个叶片22与卡箍21整体结合并在设置等间距的周边上,支架23子叶片22是以整体结合的方式沿转子8轴向延伸。
前述的结构的冷风扇13足以胶粘剂的粘接方式固定在转子8上,此由冷风扇13在线圈10的末端与端子24的总焊连接后可适配换向器12的端子24的外用,并且支架23的底面与电枢铁芯9的底面保持着接触或轻微的分离。
图3是表示另一现有技术冷风扇转子实施例的侧视图,在图3中一个冷风扇13是由在第一扇卡箍32和第二扇卡箍33间整体提供多个叶片34构成的。两者都设置在轴间的一定间距上,第一扇卡箍32的内环绕表面排成一个多边形筒状体(图3中是一个十二边形筒状体)与换向器12的极数一致并保持与换向器12端子24的外环绕表面的接触,第二扇卡箍33的外底面与一个电枢铁芯(未显示)的底面接触。
图4仍是表示另一个现有技术小型电动机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并且,图5是一个表示图4中的关于冷风扇的局部的大剖视图(请参考日本公开的未经审定的实用新型,其申请号是昭-49(1974)-129004)。在图4和图5中25表示一个定子,26是一个转子,27是一冷风扇,冷风扇27由一个筒状体28的外表面上提供多个叶片29来排成一个在其上的底面具有较大直径支架30的空的其截面为棱形体的形状,如图4所示冷风扇27在支架30被插入转子26的闩后是通过胶粘剂或清漆等固定在转子26上。
图6和图7是关于另外一些现有技术冷风扇实施例的平面图,在图6和图7中,冷风扇13是通过在轴向上的一定间距设置的第一和第二扇卡箍32和33间整体地设置的多个叶片34而构成的与图3所示相似,35表示根据一个换向器(未显示)的极的数目在环绕的等间距的第一扇卡箍32的内环绕表面上设置的定位凸块,图6显示一个可极电动机的冷风扇,图7是一个与极电动机的冷风扇。
在如图2所示的有如此结构的冷风扇13中,叶片22只有在它的一端当冷风扇13没有适合转子8的状态下趋于变形成损坏时才与卡箍21连接。上述结构的冷风扇13通常是使用一种树脂材料铸模,且其刚性差,结果是,冷风扇13即使是在刚成形后也趋于变形,并且经常包括量纲性的准确度的变异性,比如说,如果聚次苯基硫化物(PPS)被用做树脂材料来保持刚度,除非铸模过程中铸模温度保持在大约140℃时,预想的刚度则不能被保持,这将导致铸模操作的麻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渊马达株式会社,未经马渊马达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100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