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涂覆有涂膜树脂的回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6110326.4 | 申请日: | 1996-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140C | 公开(公告)日: | 2000-06-07 |
发明(设计)人: | 高桥直是;池田贞雄;田口喜夫;龙田成人;佐藤纪夫;福森健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9B17/02 | 分类号: | B29B17/02;C08J11/28;B29C47/7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涂覆有涂膜 树脂 回收 方法 | ||
1.一种回收涂覆有涂膜的树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熔融状态使涂覆有涂膜的热塑性树脂与涂膜分解剂接触分解涂膜;和然后
经脱气作用除去所述已分解的涂膜,及所述涂膜分解剂或所述已分解的涂膜分解剂,由此制得回收树脂;
其中,使100重量份涂覆有涂膜的热塑性树脂与1.5至50重量份包含至少一种选自伯胺和仲胺的组份的涂膜分解剂接触,所述伯胺和仲胺的沸点为250℃或更低,或在250℃或更低温度条件下被分解。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涂膜分解剂还包含至少一种选自水和一种醇的组份。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伯胺是选自甲胺、乙胺、丙胺、异丙胺、丁胺、异丁胺、仲丁胺、叔丁胺、乙二胺、丙二胺、丁二胺、二甲基氨基丙基胺、乙醇胺、丙醇胺和丁醇胺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伯胺具有熔点为150℃或更低。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中所述伯胺是乙二胺。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仲胺是选自二甲胺和二乙胺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醇是选自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丁醇、异丁醇、仲丁醇、叔丁醇、乙二醇、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丙基溶纤剂、丁基溶纤剂和1-甲氧基-2-丙醇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中所述醇包括乙基溶纤剂。
9.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分解和除去步骤是在捏合机中捏合约1.5至5分钟将所述涂膜分解成尺寸为100μm或更小碎片。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分解步骤是在压力为10至100kgf/cm2下进行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分解步骤是在温度为200至300℃温度范围内进行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热塑性树脂包括至少一种选自聚丙烯、弹性体改性聚丙烯、聚乙烯、ABS树脂、AS树脂、聚酰胺树脂和聚缩醛树脂的树脂。
1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热固性树脂包括至少一种选自醇酸-蜜胺基热固性树脂、丙烯酸-蜜胺基热固性树脂、聚氨酯基热固性树脂、酯基热固性树脂和环氧基热固性树脂的树脂。
14.一种回收涂覆有涂膜的树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使涂覆有涂膜的热塑性树脂与涂膜分解剂在熔融状态接触分解涂膜;和然后
经脱气作用除去所述已分解的涂膜,及所述涂膜分解剂或所述已分解的涂膜分解剂,由此制得回收树脂;
其中,使100重量份涂覆有涂膜的热塑性树脂与包含1.5至10重量份至少一种选自叔胺和季铵化合物的组份,并包含0.5至40重量份至少一种选自水和一种醇的组份的一种涂膜分解剂接触,所述叔胺和季铵化合物的沸点为250℃或更低,或在250℃或更低温度下分解。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中所述叔胺是至少一种选自三甲胺、三乙胺、三丙胺、N,N,N′,N′-四甲基亚乙基二胺、N,N,N′,N′-四甲基丙基二胺、N,N,N′,N′-四甲基六亚甲基二胺,N,N,_N′,N′,N″-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N-甲基吗啉、N-乙基吗啉、三亚乙基二胺、N,N-二甲基苄胺、二甲基乙醇胺、二甲基氨基丙胺和N,N,N′,N′-四甲基二亚乙基三胺。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方法,其中所述叔胺包括二甲基氨基丙胺。
17.根据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中所述季铵化合物是至少一种选自氢氧化四甲基铵、氢氧化四乙基铵和氢氧化四丙基铵。
18.根据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中所述的醇是选自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丁醇、异丁醇、仲丁醇、叔丁醇、乙二醇、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丙基溶纤剂、丁基溶纤基和1-甲氧基-2-丙醇中的至少一种。
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方法,其中所述的醇包括乙基溶纤基。
20.根据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中所述分解和除去步骤是在捏合机中捏合约1.5至5分钟将所述涂膜分解成尺寸为100μm或更小碎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1032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