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造琥珀及其制作工艺无效
申请号: | 96111164.X | 申请日: | 1996-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74133A | 公开(公告)日: | 1998-02-25 |
发明(设计)人: | 吴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伟 |
主分类号: | B44C1/18 | 分类号: | B44C1/18 |
代理公司: | 云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月红 |
地址: | 650224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造 琥珀 及其 制作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造琥珀及制作工艺。
一般对生物体制成干制标本或浸泡标本,保存较困难;现有的用甲基丙烯酸为原料来包埋生物标本,其原料价格高,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一般为一周以上,生产难度大。中国专利CN1034562所提出的“人造琥珀工艺”,采用不饱和聚酯树脂191生产琥珀工艺品,不能包埋生物标本。
本发明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不饱和聚酯树脂生产人造琥珀及制作工艺。
本发明仿造天然琥珀样式,把昆虫、花草、鱼虾等具有观赏价值和保存价值的生物体包埋在透明的高聚物中,型坯经削磨、抛光处理后,具有形态逼真、栩栩如生、透明晶亮的特点,其形、色与天然琥珀非常相似,是一种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的精美工艺品,它可长期保存生物标本。
本发明是以不饱和聚酯树脂为主原料,过氧化环己酮和环烷酸钴为配料,它们的配比为:不饱和聚酯树脂∶过氧化环己酮∶环烷酸钴=100∶1-6∶0.1-1。其制作工艺为:(1)采集鲜活生物体,根据观赏需要,对其进行整肢或展翅,在40-60℃温度下烘干定形,鱼类和软体动物用有机溶剂处理后,形成脱水标本;(2)按不饱和聚酯树脂∶过氧化环己酮∶环烷酸钴=100∶1-6∶0.1-1的配比混合均匀;(3)根据需要的形状选用相应的模具,在模具内喷涂一层脱模剂,将模具烘干备用;(4)将上述调配的原料浇入模具底层,在40-50℃的温度下聚合30-60分钟后,在室温条件下,将上述所制的标本体摆放入模具内,随后分数次浇入调配好的原料,使标本包埋于其中,对于制成1-3mm厚的玻璃,则需加入表面毡或玻璃纤维布及其同类材料,型坯脱模后,进行削磨处理即可。不饱和聚酯树脂可采用195、196、198、189、191、102号。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采集蝴蝶、甲虫、螃、虾等鲜活生物体,经展翅、整肢使其保持相栩如生姿态,并原样放入烘箱内在40-60℃的温度下干燥备用,采用100份的不饱和聚酯树脂、2份的过氧化环己酮、0.1份的环烷酸钴、适量的色浆在30℃的温度下调配均匀,将所需模具如:心形、水滴形园形等装饰品模具准备好,在模具内壁喷涂一层脱模剂,烘干备用,把调配好的树脂匀浆浇入模具,放入烘箱中在40-50℃温度下固化30-60分钟,形成底层,然后按观赏需要将上述标本放入模具,分2次浇入聚酯,将标本包埋于聚酯内,约24小时后,脱模,削磨抛光即可。
实施例2:采集鱼类及软体动物类,放入有机溶液中浸泡2-10小时,取出放入烘箱在40-60℃的温度下或自然干燥脱水,制成干标本备用,采用100份的不饱和聚酯树脂、3份的过氧化环己酮、0.2份的环烷酸钴、适量的色浆在室温下调配成匀浆,将其浇入所需的模具内形成底层,然后将上述干燥脱水的标本放入其内,分2次浇入聚酯包埋标本,固化后进行型坯脱模,按产品设计采用砂轮机或布轮抛光机进行削磨处理,制成琥珀。
实施例3:采集蝴蝶经展翅或保持自然状态,在40-60℃的温度下干燥2小时备用,将不饱和树脂∶过氧化环己酮∶环烷酸钴=100∶4∶0.5的比例调匀,倒入模具内约1mm厚,然后铺上一层表面毡或玻纤布,将蝴蝶摆放其上,在蝴蝶上再覆盖一层表面毡或玻纤布,再倒入调配好的树脂,使其覆盖蝴蝶,约5小时后,树脂固化,沿蝴蝶翅沿削磨,制成各种姿态的蝴蝶形琥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伟,未经吴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111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除锈防锈特种底漆及其制备工艺
- 下一篇:电传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