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电部件和具有该部件的处理卡盒无效
申请号: | 96111190.9 | 申请日: | 1996-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265C | 公开(公告)日: | 2002-09-18 |
发明(设计)人: | 安藤温敏;加藤淳一;居波聪;铃木淳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G15/02 | 分类号: | G03G15/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宪模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部件 具有 处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可充电的部件,如感光部件或介电部件进行充电的充电部件,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成像设备,如复印机或打印机所用的充电部件以及具有该部件的处理卡盒。
首先参照图7对普通的成像设备中的充电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在接触式充电装置中,带有电压的充电部件2与感光鼓1相接触从而直接将电荷转移到感光鼓1上,这样感光鼓1的表面就具有预定的电势。因此,接触式充电装置的优点是可将使感光鼓1的表面具有预定电势所必需的电压降低;在充电过程中仅仅产生很少量的臭氧;上述结构很简单。结果,上述的接触式充电装置作为构成对载像部件,如感光鼓1,以及感光部件或介电部件进行充电的部件的电晕放电装置的替代品引起人们的注意,并投入实际使用。
关于接触式充电系统或采用该系统的设备,它包括这样的系统,其中为了均匀地使感光鼓带电,在使接触式充电部件2与感光鼓1相接触的同时要对该接触式充电部件2施加下述的振荡电压,该电压是通过在直流电压上叠加上交流电压而形成的。
现在对充电部件2,即接触式充电装置中的充电部件进行详细描述。比如,参照图7,充电部件2包括金属芯21,由导电橡胶或类似物形成的弹性层22和表面电阻层23。弹性层22设置于金属芯21上,表面电阻层23设置于弹性层22上。充电部件由轴承24支承,该轴承24受到弹簧26压力的作用,在这里由于弹簧26所施加的通过轴承24的预定接触压力的作用,充电部件2与感光鼓1保持接触。在一些情况下,其中一或两个轴承24由导电材料形成以便实现与电源27的电连接。
在可对很大尺寸的转印介质进行处理的成像设备中,充电部件2的金属芯很长(沿轴向)。因此,为了使充电部件2具有一定的刚度,与较短的金属芯相比,必须增加金属芯的直径。另一方面,近年来,在一些场合另一种充电部件已投入使用,该充电部件包括台阶纵向部,即该充电部件的纵向中间部的直径较大,而其由轴承支承充电部件的两端的直径较小。上述情况产生的原因是:最近,减小成像设备的尺寸的要求日益增加,另外在用于较小尺寸的转印介质的成像设备和用于较大尺寸转印介质的成像设备之间金属芯的可互换性具有降低造价的优点。
下面参照图8对充电部件2的制作方法进行描述。首先,将充电部件中的金属芯21设置于充电部件型模31中,向该模31中浇注用来覆盖金属芯21的导电橡胶材料以形成辊。在上述过程中,可防止上述材料从上述主模的端部泄漏出来的端模32设置于两端以形成端部形状。端模32的内部形状是这样的,即该内部形状要精确地与充电部件2和金属芯21的端部的整体形状相吻合。
然而,在沿其纵向具有台阶部的充电部件2中,用于充电部件2的端模32的内部形状还必须在其本身制作过程中形成台阶部,以便其能与充电部件2的端部完全相吻合。随着台阶部的数量增加,生产高精度的端模则变得更为困难。与不带有台阶部的金属芯21的端模相比较,上述的端模的制作成本大大增加。
另外普通的充电部件的弹性层所具有的抵抗沿其纵向所施加的压力而保持于支承件上的粘接力不够大。因此当充电部件2旋转而弹性层受到上述压力时,弹性层就易于沿充电部件2的纵向发生位移。由于弹性层的位移会使感光鼓1的擦伤表面参与图像成形,故其弹性层沿纵向已发生位移的充电部件2会形成图像缺陷。感光鼓1表面的擦伤在与充电部件端部相应的区域比与充电部件2的其它部分相应的区域更为普遍。下面参照图9~11对上述现象进行详细描述。
参照图9,由于表面层的下垂作用,或下层的端部的隆起使辊易于产生变形部分,如凹部,所以,充电部件2的端部相对辊其它的部分有抬起趋势。参照图10,当具有上述外部形状的充电部件2压靠于感光鼓上时,就会产生空气间隙42。如果由于充电部件2端部的变形或类似情况的作用,位于充电部件2和感光鼓1之间的空气间隙42大于一定数值时,在充电过程中在空气间隙中所发生的放电量就会相对空气间隙较小时所产生的放电量增加。在发生上述现象的区域,感光鼓所受到的冲击就会更大。结果,感光鼓1表面的擦伤在上述区域比其它的区域多。
参照图11,在一些普通的充电部件中,其纵向端部未覆盖有作为电阻层的表面电阻层23。在该充电部件中,当通过偏压电源27施加电压时,其纵向端部表面就易于产生放电现象。这就是说,充电部件2的纵向端部具有较大的放电区域,该区域比其它的区域更易擦伤感光鼓表面。另外即使在与感光鼓的间距较小的情况下,仍然会发生从金属芯21朝向感光鼓1放电的可能。再有,甚至在为台阶部设置金属芯21的相应的支承部情况下,仍然不可能避免台阶部的直立表面产生放电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111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