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化油器的改进无效
申请号: | 96112015.0 | 申请日: | 1996-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622A | 公开(公告)日: | 1997-07-30 |
发明(设计)人: | 阿尔弗雷德·泰尔齐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格内蒂·马雷利·伊维里卡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1/16 | 分类号: | F02M1/1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郑中军 |
地址: | 西班牙***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化油器 改进 | ||
本发明是对9500183号发明专利所做的进一步改进,其目的是改进内燃发动机的化油器,该化油器用于向发动机提供油气混合汽。
9500183号专利用于减少内燃机的冷起动时间,而本发明用于进一步减少它的冷起动时间。
化油器有一个贮油室,里面贮有定量的燃油。贮油室里装有一个水平浮子,用于推开一个针阀,使燃油从贮油室流出,经过滤油器滤出杂物后,进入发动机的各个喷孔。喷孔可以根据发动机的不同工作工况控制化油器的供油量。
就这种供油方式而言,内燃机的缺点之一就在于冷起动困难。因此,传统的化油器都有三种喷孔,即一高一低和冷起动用喷孔。
然而,冷起动喷孔也不能如愿立即凑效,根本原因在于当发动机处于起动的关键时机时却供油不足。这意味着起动马达将过度使用,导致马达磨损加大,也将耗尽电池的电能。而且长时间起动不着,对驾驶员的心理也有一定影响。
冷起动时喷孔供油量不足是由于起动时化油器贮油室内的油量大大少于规定量值。
为解决这一问题,9500183号专利对汽化器作了改进,在贮油室里安置一个小的备用贮油室,用于专门向冷起动系统供油。这个小的备用贮油室容积很小,燃油液面能在很短时间内达到规定高度,这段时间大大少于使整个贮油室燃油液面达到规定高度所用的时间,从而使燃油能很快进入发动机,大大减少冷起动时间。
尤其是在最恶劣的工作情况下,如发动机长时问停用,化油器已干燥了,若用带有冷起动喷孔的传统化油器时,起动发动机大约要30秒,而经9500183号专利修改之后,在同样工况下,起动时间减半,只要15秒。
减少起动时间非常重要,因为目前的化油器已明显出现这个问题。目前的化油器用在电起动发动机上,而这些发动机只配备一个小的起动电池,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更有实用性,即使是摩托车,减少有效起动时间也是有必要的。
本发明所做的进一步改进基于9500183号专利同样的发明思路,就是安置一个备用贮油室专门用于冷起动。经进一步改进后,已经大大减少了冷起动时间,并带来了好处。
准确地说,为了大大减少冷起动时间,本发明把前述的备用贮油室改在冷起动喷孔上,具体位于喷孔的外周和喷孔座套之间,并有效地置于化油器的贮油室内。这个备用贮油室用适当油道直接通到贮油室的进油油道上。贮油室的进油口处装有进油控制阀,贮油室原有的进油道通向其底部。备用贮油室还通过一个量孔通到起动喷口的内腔中。由此,冷起动喷口将有二个进油喷口,一个是常规的,叫定量补偿孔,另一个是新孔,通向备用贮油室,可命名为快起动量孔。
按照这样的结构形式,在就要起动着的瞬间,进油控制阀的阀针打开,燃油将直接进入备用贮油室。由于它的容积很小,很快被燃油充满,并通过快速起动量孔迅即进入冷起动喷口中。此时,由发动机产生的抽吸作用使喷口中的油气混合物很快进入发动机,冷起动便会在很短时间内完成。确切地说,起动时间只需要应用了9500183号专利之后所用起动时间的三分之一,也就是常规使用配装一个冷起动喷口的汽化器所用起动时间的六分之一。
为充分描述和完整了解本发明的特点,在说明书之后附有一张附图。但这张附图只用于示意,而不是全部完整的描绘,它只是局部地图示内燃机化油器的结构,尤其是与本发明相关连的那部分结构。
如前所述,本发明用于内燃机的化油器,该化油器有一个贮油室,贮油室配有一个冷起动喷孔(2)。传统的一高一低两个喷孔或喷枪在图中没有画出。燃油通过一个燃油控制阀(3)进入这些喷孔,特别是喷孔(2)。控制阀(3)有一个针阀体(4),当贮油室(1)内的浮子(6)浮起到预定的最大液面高度时,针阀体(4)将关闭进油道(5)。
和传统的结构一样,冷起动喷孔(2)有一个进油量孔(7)和一个侧翼进气孔(8)。它还有一个阀(9),用于在一段时间后关闭喷孔(2)。这段时间是预先规定好的,以使喷孔停止喷油,而后发动机只从另外两个一高一低喷油口获得燃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格内蒂·马雷利·伊维里卡公司,未经马格内蒂·马雷利·伊维里卡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120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