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铸造轮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6112783.X | 申请日: | 1996-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506A | 公开(公告)日: | 1997-06-25 |
发明(设计)人: | 河野明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B27/02 | 分类号: | B60B27/02;B22C9/2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江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铸造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用于二轮摩托车前轮和后轮等车辆用的铸造轮及其制造方法。
众所周知铸造轮是将轮毂、轮辋和轮辐铸造成一个整体,而在实公昭62-10161号上提出一种方法,是将支撑车轴的轴毂与一个法兰铸为一体,该法兰就包在轴毂外围的同心圆上,同时在法兰的内面上另铸一个闸圈,该闸圈就做为圆筒式制动器的滑动部分。
那么就必然要出现一个闸圈与轴毂的同心度问题,而且对表面粗糙度的要求也提高了,因此按上述实公昭那样做,闸圈铸进后,就必须以轴毂为基准对闸圈进行机械加工,以保证闸圈的同心度和表面粗糙度。
然而这种机械加工,至少也是对整个轮毂的加工,所以机加工设备的直径增大,而且工件重,搬运过程中就必须用机械,作业难度提高。
另外,这样的作业如果是对铸造轮整体,即对轮辋、轮毂和轮辐的整体作业,显然设备规模大而且作业效率低。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铸造轮的特征是在具有轮毂、轮辋和轮辐,其中轮辋围在轮毂外,与轮毂保持一定间隔,呈同心圆状,轮辐连接轮毂与轮辋,且至少轮毂是由铸造成型的铸造轮上,将构成用于支撑车轴的轴毂的至少一部分的衬套和以同心圆状包围该衬套的闸圈做成一个整体,构成轮毂镶入件,铸入轮毂。
上述铸造轮在制造方法上的特征是首先将构成用于支撑车轴的轴毂的至少一部分的衬套和以同心圆状包围该衬套的闸圈做成一个整体,形成轮毂镶入件,然后对轮毂镶入件的闸圈进行机械加工后,将该轮毂镶入件铸进至少用于形成轮毂的金属模内。
图面简单说明:
图1为图2的1-1线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铸造轮的部分侧视图。
实施例:
图2是本发明的铸造轮的部分侧视图,图1是其1-1线剖视图。
在图中铸造轮包括轮辋1、轮辐2和轮毂3,整体由铝压铸成型等铸造成一体,轮毂3具有中心部的轮毂4和同心圆地包围轮毂4的法兰部5。
在轮毂3上铸入了预先单独制作成型的轮毂镶入件6,镶入件6具有构成轴毂内侧的衬套7和露出在法兰部5内周面的闸圈8。
铸造轮的材料除轮毂镶入件6外,都采用适宜的铝合金等,而轮毂镶入件6采用与使用目的相适的强度相当的金属材料。
在衬套7的内周面上形成有花键槽9,与车轴10花键结合,使铸造轮和车轴10能一体转动,在衬套7的外周成一体地形成有止转用的凸起部11。
闸圈8铸造成内周面全部外露形,该露出面就作为圆筒式制动器(图上未画出)刹车蹄片的滑动面,在闸圈8的外周也做上止转用的凸缘12。
衬套7与闸圈8,由侧面看(图2)呈大略十字状的连接部13连接成一体,其他部分为减重孔14。
轮毂镶入件6是将衬套7、闸圈8和连接部13预先通过铸造等形成一体,之后进行花键槽9和闸圈8的内周面的机械加工。
特别是闸圈8的机械加工要以衬套7为基准,用于提高同心精度的真圆加工和用于得到一定的表面粗糙度的研磨加工;由于与衬套7形成一体,所以容易进行真圆加工,且由于加工对象物比较小,容易进行研磨加工。
机械加工终了后,就将轮毂镶入件6置于铸模内,以适当的方法,整体浇铸成形,这样就做成了铸造轮,此后如果有必要可进行小规模加工,就得到了成品。
上述产品如果是铅压铸件时,后来的机械加工,都有可能省略。
本发明由于把闸圈和轴毂做成一体形成轮毂镶入件,再把该轮毂镶入件铸进轮毂,所以对闸圈的真圆加工易于保证同心精度,而且研磨加工也因加工对象物比较小而易于作业。
上述方法,与将整个铸造轮作为机加工对象比较起来,其加工对象只是个径小、量轻、小型的轮毂镶入件,所以机械加工用的设备能小型化,同时搬运作业也可用手进行,可提高操作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127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带子预拉器和限力器的带子伸缩装置
- 下一篇:筒管供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