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然资源综合利用系统”无效
申请号: | 96112913.1 | 申请日: | 1996-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076A | 公开(公告)日: | 1997-06-18 |
发明(设计)人: | 杨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军 |
主分类号: | F03G7/00 | 分类号: | F03G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0031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然资源 综合利用 系统 | ||
本发明是关于对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领域,特别是用于理顺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充分地利用水资源,太阳能、风能、沼气能的“自然资源综合利用系统”。
长期以来,人类以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的发展方式,有意无意地掠夺、破坏、浪费资源,造成大量植被消失,水土大量流失,水灾、旱灾交替频繁严重发生,能源短缺,资源衰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调,人口过剩,粮食不足,人与自然的关系日趋恶化,严重威胁制约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遵守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利用人类智慧和科学技术的力量,最大限度地提高水源调节能力用于控制、干预生物、非生物能量的转化、物质循环和信息递换,以期获得农、林、牧、副、渔、等,高产、优质、低耗、协调、优化的人工生态环境,较好地解决人类的温饱问题。公开了一种“自然资源综合利用系统“。
本发明是通过“自然资源综合利用系统”中的“高坝“(高水位水坝)、“风能提水装置”、“高位置输水渠“、“水网“、“山塘”、“水库”“人工河流”、“湖泊”、“水带”、“水塘”、“水利系统”,“沼气和微生物分解装置”,用可分解为养份的薄膜做隔水层种树、植草改良沙漠,或采用草种(树种)为核心,与粘土微粒、有机肥料微粒混合成颗粒物直接均匀播到平坦沙面上,以改良沙漠等措施来实现优化的人工生态系统,较好地解决人类的温饱问题。
实现以上目标的技术方案如下:
1、“高坝”(高水位的蓄水大坝)用来把各水系的水源及其上、中游之水在高山、高原、山区、丘陵等处以阶梯式地布置,每级坝高度和蓄水量,是根据该区域地形,与下游及“水网”同其它水系取得最佳调节水量,及发电能力来决定,每级“高坝”周围根据需水方向及需水点的海拔高度,设若干条在近似等高线上的“高位置输水渠”(“高坝“水面的海拔高度与需水点的海拔高度差,可根据供水量发电),把“高坝”高水位之水平缓地分配到各需水处使用,同时“高坝”的蓄水作用,可使用风能提水补充库容、转换成水力发电,克服风能分散不稳定的缺点,较好地利用风能,风能的提水作用提高了“高坝”的高水位能,增加了对各水系、“水网”和下游的调水能力,同时根据“高坝”对下游、“水网”、及其它水系的调水量,和“风能提水装置“的补充水量来决定发电,“高坝”设有通航船闸和相应容量的若干组水轮发电机组。
2、“风能提水装置”,在整个“自然资源综合利用系统”中,凡有水位差能蓄水的地方均可蓄水成为“山塘”、”水库”,并根据该地区风力资源装设相应数量的“风能提水装置”,来解决独家或零散人口对能源和生产、生活用水的需要,各“高坝”“水网”即及水系也应尽可能多地利用“风能提水装置”补充水量来增加调水能力和发电量。
3、“高位置输水渠”是在每级坝区或水库区周围低于坝内或库内水位不同的高处,根据能把“高坝”或水库的水量送到更宽、更多、更远的地方,而选择的方向和需水点的高度上,所设在近似等高线上的一种能把“高坝”的高位水能,平缓地沿途分配到远方的主干水渠,主干水渠应具有通航、养殖功能,它按需水点设下一级“水网”的连结点,是具有相应容积的水库,因此水库获得近似“高坝”的水位能,这样的“高坝”、“高位置输水渠”、“水库”等区域组成一级“水网”,水库根据不同需水点的高度和方向再采用若干条“高位置输水渠”向下分配水量和水位能,成为第二级“水网”水库并根据对下一级水网的供水量发电,也根据该地区的灌溉、养殖、生活用水量进行发电后经分支水渠供给。
4、“水网”是由每一个“高坝”与几条根据需水方向和高度而设的“高位置输水渠”,“高位置输水渠”每条都串联有几个根据需水点距离而设的“高位置水库”,这些水库用于调节水量、发电、水中养殖、运输、灌溉及生活用水,成一级“水网”。把每一个“高位置水库”及其它水系的“高坝”,都采用上述方法一级一级发展到各水系相互联接和扩展到所有需用水的地方,加上设在山区、高原、丘陵中数量众多的“山塘”“水库”,平原地区的“人工河流”,“湖泊”、“水带”、“水塘”、“水利系统”,组合形成“水网系统”,这样的“水网系统”,蓄水、调水、发电能力最大,完全能控制洪水和旱灾的发生,上述一切水面均利用于航运、水中养殖,“水网系统”对农、林、牧、副、渔、综合利用“水资源”、“风能”、“太阳能”、创造了最有利条件,上面提的“高坝即“高位置输水渠”(主干水渠)“分支水渠”、“山塘”、“水库”等水域在调节水量中,凡有水位差,都应尽量用于发电,并可因地制宜参照“人工河流”的沿途设计方案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军,未经杨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129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