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塞式漏水篓无效
申请号: | 96114345.2 | 申请日: | 1996-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897A | 公开(公告)日: | 1997-11-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凤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凤林 |
主分类号: | E03C1/26 | 分类号: | E03C1/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漏水 | ||
本发明——塞式漏水篓,涉及下水管道口用的箅子类、翻水弯类、地漏类和水塞子类产品。
现在,下水管道发生堵塞的现象很普遍,它干扰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近年来为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在疏通管道的方法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发明了多种管道疏通专用机,但在防止堵塞的方法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令人满意的产品问津社会。传统用箅子类的产品,从长年使用的实际效果来看,在阻止固形物落入下水道的功效上并不显著;地漏用于地表,易被脏物淤阻和溢水逸气,它们的防堵作用都有限;翻水弯类产品仅能有效防臭味而不能防堵,其使用也有局限性;水塞子仅用于蓄水时堵水防漏,使用时且有诸多不便。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在防止堵塞的方法上为社会提供一种新思路下的全新产品,它集箅子、翻水弯、地漏和水塞子等类产品的功能为一体,具有漏水、封阻地沟气味、盛集引起管道发生堵塞的固形物并便于清除固形物、堵漏蓄水和阻溢等功能和作用。它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地面以上或地面以下的各种下水口,其开发产品还可用于管道工程的井口上,防止固形物的落入。
本发明塞式漏水篓主要由漏水篓、拉杆和上、下返水碗等组成。下面结合附图来解释本发明。其中,图1是本发明塞式漏水篓的立剖图,图2是其俯视图,图3和图4是本发明塞式漏水篓的二种变形产品的主、俯视图。
在图1中:(1)-漏水篓 (2)-拉杆 (3)-上返水碗 (4)-下返水碗 (5)-球形把 (6)-钩孔 (7)-上篓壳体塞口(8)-漏篓进水口 (9)-锥管上口端 (10)-篓壳体 (11)-漏篓锥管 (12)-篓孔隙 (13)-锥管广口端 (14)-垫圈(15)-碗底塞子 (16)-螺栓头 (17)-螺帽 (18)-下篓壳体阳螺纹口 (19)-下返水碗阴螺纹口 (20)-文氏形出水口
在图2中,(1)、(2)、(5)、(6)、(7)、(8)、(9)、(10)、(11)、(12)和(13)的定义与图1相同。
在本发明塞式漏水篓中,漏水篓1、拉杆2、上返水碗3和下返水碗4为必要组成部分,下面分述这四部分的特征。漏水篓1分漏篓锥管(11)和篓壳体(10)两部分。漏篓锥管(11)分锥管上口端(9)和锥管广口端(13),其管壁上有众多的篓孔隙(12),起漏水和隔滤固形物的作用。在锥管上口端(9)的端口上对称的设有凸向锥孔的突起,起控制拉杆升降的作用。锥管广口端(13)向外延伸后分别向上向下延伸形成篓壳体(10),其端口及向外延伸的斜面部分是与上返水碗3的碗底塞子(15)相配合的塞水口即:堵漏阻溢的塞口;广口端向上延伸的壳体部分形成上篓壳体塞口(7)与下水道口紧配合起塞紧的作用,它与漏篓锥管管壁构成的腔体为漏篓进水口(8),起收集固形物的作用(在此有属于本发明构思的一个主要特点即向上延伸的壳体部分比锥管上口端(9)矮10mm左右,这种凹凸相配合的漏水方式一反传统的或用平面或用凹面的漏水方式,它的优点是不会因脏物堵满进水口而失去其漏水的功能);广口端向下延伸的壳体部分形成下篓壳体阳螺纹口(18),它与下返水碗阴螺纹口(19)相接,此处的连接也可采用螺扣配合还可采用摩擦配合,它与下返水碗构成的腔体为上返水碗的安装部位。拉杆2为圆柱形,一端为球形把(5)其上可设有钩孔(6)(也可不设),在近球形把的拉杆端表园面上对称的设有与锥管上口端(9)的突起相配合的L形凹槽;另一端为螺栓头(16),用于连接上返水碗3。上返水碗3为碗形,在碗底中央有一孔与拉杆的螺栓头(16)通过垫圈(14)和螺帽(17)连接为一体,体靠拉杆球形把的作用,穿过锥孔,倒置在由下篓壳体和下返水碗4构成的腔体中间,并与下返水碗4配合起到封隔地沟或管道中气味的作用;其碗外表底面部分为碗底塞子(15)起水塞子的作用即:通过手提转拉杆或污水反溢的浮力,上返水碗底塞将堵塞在漏水篓的锥管广口端处,从而达到蓄水或阻溢的目的(将水塞子与本结构中的上返水碗3的底面相结合和把堵水的塞口下移至漏水篓的锥管广口端(13)的部位是本发明构思的又一主要特点)。下返水碗4近似于鼎字的下半部,它的中间为文氏形出水口(20),它的边缘为下返水碗阴螺纹口(19)。阴螺纹要高于文氏形出水口的小口端面,起防止因螺纹口密封不严,下返水碗中起密封作用的水漏得低于文氏形出水口的小口端面致使其失去封隔地沟气味的作用(此下返水碗的出水口形状可加快出水流速,使碗腔内形成一定的负压而有助于塞式漏水篓的排水功能,这是本发明构思的第三个主要特点)。以上四个部分都可以用废塑料注塑而成。在组装时,先把拉杆2插入漏水篓1中的锥管内,再把上返水碗用垫圈和螺帽紧固在拉杆上,之后将下返水碗4的阴螺纹口与漏水篓1的阳螺纹口连接,至此组装完毕,可以塞入下水道口内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凤林,未经张凤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143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