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矿物溶出物质和其制法及所用的矿物溶出物质的结构体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6114561.7 申请日: 1996-11-18
公开(公告)号: CN1153143A 公开(公告)日: 1997-07-02
发明(设计)人: 李德秀 申请(专利权)人: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C02F1/00 分类号: C02F1/00;C02F1/68;B01D11/02
代理公司: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范明娥
地址: 韩国***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矿物 物质 制法 所用 结构
【说明书】:

发明涉及饮用水用的矿物溶出物质,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以花岗石作原料的饮用水用的矿物溶出物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所用矿物溶出物质的结构体。

对于常喝饮用水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通过水吸收适量的在生物化学机理上人体所必需的各种矿物质。

直到最近,由于环境污染而导致水的严重污染,一般是利用反渗透压使其通过半透膜而制成如蒸馏水那样的水供人饮用。但是,人所公知,蒸馏水作为饮用水是不适宜的。也就是,纯水是无色和无臭的液体,有时会由于对其保持措施而具有对人体发热的有害物质,当将其置于空气中时,由于吸收二氧化碳而呈弱酸性(参照:日本化学大事典Vol.4,P.823,1979)。而且,经过高压、蒸汽灭菌的蒸馏水叫做灭菌蒸馏水,这种蒸馏水在药典上按规定只用于无菌试验。灭菌蒸馏水用于点眼液、注射用液,此外用于各种医药品的制备、作为标准溶液的配制剂以及用于各种试验中。

与之相反,人们所喜好的饮用生水是溶解有某些如钙、镁和碳酸盐那样的无机物和矿物质的水,因此能感到有爽口的味道[参照:原色科学大事典,Vol.4.p.401(1971)]。根据核磁共振(NMR)法分析,在饮用生水中完全溶解有维持生命所必需的Ca、Mg、Na、K和作为微量元素的Fe、Ti、Zn、Mn等共15种元素,它们为使各种营养素顺利地被细胞的原生质膜吸收而起调节作用。已知这些水分子形成小晶形(crysto)的稳定六角形的结构[参见:环境工学重曹研究所,p.14,21],将维生素C溶解于微细晶形结构中并吸收,通过渗透压的测定证实其吸收率高的现象。

因此,为了保持人体内的蛋白质和离子性物质间的平衡,含有适量矿物质的水是必要的。水中溶解的成分中,阳离子占其大部分,其中,钙被人体吸收以助消化,形成骨和牙齿,维持肌肉和神经的活动,在出血时有助于血的凝固作用[参见《地下水学概论)》,博英社.p.14~31(1983)]。镁的作用是维持脑和神经系统。钙的体内吸收和镁量不足时,可引起因这类元素不足而导致发育不全等症状[参见《极微量元素的营养》民音社。p.140~185,233,240(1984)]。要求钾和钠二者维持平衡地摄入人体。成人一天的摄入量是2~4克。钾调节细胞内的渗透压、调节肌肉和神经作用,当它和钠平衡时可调节血压。钠调节细胞和细胞之间的渗透压、维持水分的平衡,调节体液的PH,并调节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参见:《饮用水、水质管理指针书(保健社会部)》p.270~510(1991)]。钾和钠在体液中最理想的比例是K∶Na=2∶1。当铁在人体内吸收,并用于生成血液的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使血液中的氧得以运行。锌是与人的成长和食欲、贫血、性器官的发育相关。此外,氯离子和阳离子结合则有助于细胞液的渗透作用和消化。硫酸离子对便秘的缓和和弹性以及皮肤病有效[参见矿泉水成分的分析及标准方案的研究(韩国食品工业协会、食品研究所)]。

众所周知,自古以来被称为药水的饮用水等除矿泉水外,大多数是通过在花岗岩层的水,其水味新鲜而良好。例如,在药水中,通过花岗岩而溶出的水具有良好的水味,特别是Ca、Mg、K等矿物质的溶出量适当,因此适于作为饮用水。

本发明人为获得含有维持人体内蛋白质和离子性物质间平衡所必需的适量矿物质的水而反复研究,制造了利用花岗石的矿物溶出物质及其结构体。水从其中通过的结果,发现可以获得富有矿物质的水。

因此,本发明在重复上述各种研究后,认为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获得溶解有矿物质水的矿物溶出物质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溶解有矿物质的饮用水的矿物溶出物质的结构体。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的矿物溶出物质的制备方法的特征是,将花岗岩粉碎到0.075~0.145mm大小,将上述粉碎的花岗岩粉末在3~、10%葡萄糖溶液中浸渍,而使其充分吸收,在电炉中380~400℃下焙烧12~24小时后,在诸如干燥器那样的密闭容器内常温中冷却而颗粒化。

本发明矿物溶出物质的结构体的特征是,由上述颗粒状的花岗岩层和银活性炭层交替叠层的柱体所构成。所述柱体是直径5cm,高27cm的圆柱,在下部有注水口,在上部有排水口。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145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