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气接插件无效
申请号: | 96114570.6 | 申请日: | 1996-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410A | 公开(公告)日: | 1997-07-02 |
发明(设计)人: | 末冈贤;伊东良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莫列斯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48 | 分类号: | H01R13/64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傅康,董江雄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气 插件 | ||
1.一种堆积式I/O接插件(1),包括:绝缘接插件外壳(2),该插件外壳至少具有第一和第二接插部分(5)其中一部分堆积在另一部分上配置,各接插部分(5)有多个触点承接孔;多个导电端子(7),其一端配置有接触部分(8),其焊接尾部(22)与接触部分(8)间隔一段距离且成一定角度展开,所述端子(7)分成两组:第一组和第二组端子(7),所述第一组端子(7)的接触部分(8)与所述第一接插部分(5)结合,所述第二组端子(7)的接触部分(8)与所述第二接插部分(5)结合,所述第一组端子(7)的所述焊接尾部(22)比所述第二组端子(7)的所述焊接尾部(22)长;和保持对齐装置,用以保持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子组的所述焊接尾部按预定方式对齐,焊接尾部对齐装置具有第一和第二导件(23,24)彼此分隔开配置在所述接插件外壳(2)中,第一导件(23)在所述接插件外壳(2)中靠近所述第一接插部分(5)的第一位置将所述第一组端子的焊接尾部(22)固定住,第二导件(24)在所述接插件外壳(2)中靠近所述第二接插部分(5)的第二位置将所述第一组和第二组端子的焊接尾部固定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积式I/O接插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件(23)的第一导板中开有多个焊接尾部承接孔(51),所述第二导件(24)的第二导板中开有多个焊接尾部承接孔(5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堆积式I/O接插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导板焊接尾部承接孔(50,51)成行排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堆积式I/O接插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成行排列的孔分别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导板中彼此交错排列。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堆积式I/O接插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导板焊接尾部承接孔(50,51)为倾斜的入口通道所包围,以在所述焊接尾部(22)插入过程中引导所述焊接尾部(22)。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堆积式I/O接插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二导板焊接尾部承接孔(50)的数目为所述第一导板的两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积式I/O接插件(1),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金属屏敝罩(3)与所述外壳接合且部分将其所述接插部分(5)罩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积式I/O接插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插部分(5)有多个插座接插件。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堆积式I/O接插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插件外壳(2)有两个壁(60)从所述接插部分延伸开,两壁(60)界定着部分将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子组焊接尾部(22)罩住的外壳沟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堆积式I/O接插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导件(23,24)固定在所述外壳壁(60)之间总的垂直于所述接插件外壳壁(60)取向。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积式I/O接插件(1),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金属罩部分(3)固定在所述接插件外壳(2),金属罩有一对屏蔽部分(11)围绕着所述接插部分形成其金属屏蔽件,罩部分(3)还包括外壳接合装置(15,17,19)和至少一个槽(53),槽(53)承接着接合片(26)且从所述罩部分(3)延延伸开,接合片(26)用以接合配套接插件相应的接合片。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堆积式I/O接插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片(26)的本体部分细长,且所述接插件外壳有一个凹口(54)与所述罩部分的槽(53)对齐,接插件外壳凹口(54)承接着所述接合片本体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莫列斯公司,未经莫列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1457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