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步氧化法合成香兰素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6115373.3 申请日: 1996-06-12
公开(公告)号: CN1065856C 公开(公告)日: 2001-05-16
发明(设计)人: 贾卫民;王华;邱安彬;朱昌朋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7C47/565 分类号: C07C47/565;C07C45/33
代理公司: 中国科学院沈阳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汪惠民
地址: 116023 ***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步 氧化 合成 香兰素
【说明书】:

发明涉及氧化法合成香兰素的合成工艺及后处理技术,尤其是以4-甲基-2-甲氧基苯酚为原料适合工业应用的合成工艺。

香兰素又称香草醛和香茅醛,学名3-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存在于香草豆,安息香胶,秘鲁香脂或妥卢脂中,是一种重要的香料。香兰素可用作定香剂,协调剂和变调剂,广泛用于化妆香精,也是饮料和食品的重要增香剂。目前,关于香兰素的合成工艺主要有四种方法,即丁香法、愈创木酚法、黄樟油法及木质素法。以上方法原料不易得、价格高,合成路线长、污染重。与本发明的技术相近,日本公开特许公报昭61-24,535和昭63-104,937曾报导了带有取代基的对甲酚类衍生物,用铜、钴、铈、镍及其化合物在碱的作用下,用氧或含氧气体进行氧化,以制备相应的对羟醛类衍生物的技术。该方法是用氧气进行氧化,反应结束以后,用酸中和,气相色谱分析,其对羟醛收率为88%,香兰素收率为80%,最后以吸附柱进行产物分离。而甲醇-氧气体系的爆炸区域很宽,该技术所选择的反应条件恰恰在此爆炸范围之内:其二,反应结束后,其处理方法虽然可以得到纯的产品,但不易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合成香兰素的方法,不仅工艺简单、收率高,且污染轻、三废少、成本低。而且由于原料来自天然,在反应过程中不破坏其基本骨架,所以以该工艺合成的香兰素可替代天然产品。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4-甲基-2-R氧基苯酚在碱作用下,通过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以一种补氧的方式合成香兰素,其中R为C1~C4的烷基。

本发明所用的催化剂包括钴盐和助剂铜盐、镍盐或铈盐等。其中钴盐为主催化剂,其用量为每摩尔原料用0.0005~0.5摩尔,最好0.001~0.1摩尔;而铜盐、镍盐或铈盐为助催化剂,其与钴盐以任意比混合使用,最好原子比助剂/Co为0.2~4。

本发明所用的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甲醇纳、甲醇钾、乙醇纳、乙醇钾、异丙醇纳、叔丁醇纳等。碱的用量为原料的1~10摩尔,最好用1.5~6摩尔。

本发明所用的溶剂有:甲醇、乙醇、异丙醇、苯、环己烷、环戊烷、氯仿、四氯化碳、氯苯、二丁醚、二苯醚、二氧六环、DMF、DEF、二甲亚砚等。使用的溶剂量过小,将影响反应过程中的选择性,但溶剂量过大,使反应速度变小,也增加后处理的量,一般溶剂的使用量为反应物的3~15倍。

对于该反应来说,空气、氧气以及其它含氧气体都是合适的。但氧气-溶剂为爆炸体系,在高压密闭容器中反应,生产的安全性则是不可不考虑的重要问题,例如以甲醇为溶剂时,甲醇在氧气中的爆炸范围很宽,要把反应控制在爆炸区间之外是很困难的。虽然在空气中的爆炸范围较窄,易于控制,但尾气排放则溶剂损失较大,对反应很不利。本发明采用补氧法,该法不仅工艺简单、易于操作,而且不影响反应收率。其方式为先把高压釜中的物料加热到反应温度,再充入一定压力的空气,使该空气-溶剂体系处于爆炸极限以外,然后用氧气使体系维持在此压力。这样,反应开始后,釜内空气中的氧被消耗,而釜外的氧则源源不断地补充进去,整个体系一直处于空气体系,只要不再改变反应条件,该体系便一直处于爆炸极限以外。

上述反应温度从室温至200℃均可,50~130℃为适宜温度。反应压力0.1~10大气压。反应时间从开始到24小时,收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考虑经济上的因素,反应时间可为5~20小时。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给予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1

在500ml高压釜中,加入4-甲基-2-甲氧基苯酚30克,氢氧化钠50克,氯化钴125mg,氯化铜125mg加釜盖密封,升温至90℃,充空气至3.3大气压,并用氧气维持此压力,搅拌速度500转/分钟。反应10小时后,降温,加水150毫升,减压精馏,收集馏份35.5℃/195mmHg甲醇含量99.9%,可重复利用。釜底物用37%盐酸中和至弱酸性,冷却,抽滤,滤饼水洗,干燥,减压蒸馏,馏出物用甲苯重结晶后,再用去离子水重结晶,结晶物真空干燥,称重21.7克,收率72%。

实施例2

用精馏回收的甲醇,重复以上的操作,收率72%。

由以上实施例,本发明所采用的工艺比较简单,只通过一步反应即可完成,后处理也比较方便。而且,反应所采用的原料4-甲基-2-R氧基苯酚是林产化工中的副产,价格比较便宜,降低了产品成本,易为工业化所采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153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