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本泵压力水驱动式无阻板闸止回阀无效
申请号: | 96115444.6 | 申请日: | 1996-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98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9-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宝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宝权 |
主分类号: | F16K15/18 | 分类号: | F16K15/18 |
代理公司: | 东北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欣 |
地址: | 111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 驱动 无阻 止回阀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供排水系统中的止回阀。
止回阀是被用来安装在水泵出口近处的安全设施,用它来防止因停电时产生的倒流压力水而导致的破坏性水锤事故。由于高扬程、大流量的水泵的大量应用,防止水锤事故的发生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如陈小泉先生在1994年第3期,《给水排水》中阐述:“……,停泵水锤事故,有记录的在200次以上。……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泵房内水锤消除设备不能有效地消除水锤因此采用更好的水锤防护设备显得尤其重要。目前国内常用的水锤防护设备为水锤消除器和微阻缓闭止回阀,本人认为两者都存在不足之处,操作管理较麻烦,如操作不当,往往容易形成二次水锤。”此外,由于止回阀是安装在水泵出口的近处的咽喉上,水泵泵出的高压水的总量高速流经该阀时要发生扩大、收缩等流态变化而产生局部阻力,从而耗费更多的电能。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局部阻力趋于零,减少能耗,安全可靠,结构紧凑的本泵压力水驱动式无阻板闸止回阀。
本发明是由如下结构实现的:它由阀体、板闸室、贮能室和板闸组成,其特征在于板闸室设置于阀体的上部,贮能室设置于板闸室的上部,阀体内设有上、下无阻圈,阀体内还设置旁通口,在阀体与板闸室中间设置水孔,水孔上方设置调控阀,贮能室内设有活塞,活塞之上设有弹簧,阀杆上端与活塞固定连接,阀杆下端与板闸通过活动连接结节相连,板闸中镶嵌有数个补调阀,可在板闸侧面设密封圈或在板闸所通过的缝隙的出水侧阀体边缘设密封圈,在贮能室顶部和阀体顶部设有联接口,贮能室顶部设有盖板。本止回阀设有电磁阀管路系统,其一端经联结口与活塞上部空间相通后安装二通电磁阀,另一端则与阀体的出水侧联结口相联。止回阀还设置有小止回阀管路系统,其一端也与活塞上部空间相通,另一端则与贮水池相通,在此系统下部设有小止回阀。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该阀工作时,没有局部阻力,节省能源,启闭稳妥可靠,关闭时可实现先快关一段,后慢关全程,能有效地防止破坏性水锤事故的发生,工作时无噪音,无振动,结构紧凑且简单,易于加工制造。
附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调控阀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补调阀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止回阀由阀体18、板闸室9、贮能室5和板闸7组成,板闸室9设置于阀体18的上部,贮能室5设置于板闸室9的上部,阀体18内设上、下无阻圈11、15,阀体18内还设置旁通口17,在阀体18与板闸室9中间设置水孔13,贮能室5内设有活塞2,活塞2与贮能室5顶部之间设有弹簧28,阀杆3上端与活塞2固定连接,阀杆3下端与板闸7通过活动连接节4相连,板闸7内设补调阀8,在贮能室5顶部和阀体18顶部设有联接口22、24、25。
阀体18与板闸室9铸成一体,并用螺栓与贮能室5相紧固,板闸7与阀杆3用活动联结节4相联,而阀杆3又与活塞2用螺纹相配合联结,从而使板闸7、阀杆3、活塞2联成一体。
阀体18是水泵泵出的压力水的通道,阀体18的进水口用螺栓与水泵出水口外的短管相联,阀体18的出水口用螺栓与主管相连,板闸室9是板闸7升起后停留的处所。贮能室5是活塞2升起后弹簧28贮能的处所。
在阀体18中有上、下无阻圈11、15用上、下无阻圈联结装置12、16与阀体18相联,上、下无阻圈11、15由塑性材料制成,上、下无阻圈11、15的内径与阀体18的内径相同,板闸7升起后,板闸7通过后的缝隙由上、下无阻圈11、15遮掩,板闸7降落后板闸7将与上、下无阻圈11、15及密封圈14紧密依靠。阀体18与板闸室9之间设有数个水孔13,在其中一个水孔13的上方设置由板闸室9引来的调控阀10。板闸7的侧面有密封圈6,密封圈6为○形胶圈,也可用衬胶制成。板闸7侧面密封圈6和阀体18的密封圈14二者只选其一。板闸7中镶嵌有数个补调阀8。
上述的调控阀10其结构如图2所示,调控阀10由四方头31、联结杆32、扇形调控体33组成,联结杆32穿过板闸室9侧壁预留的孔洞后,与侧壁两侧用螺帽、垫圈、胶垫等紧固。松动侧壁外部的紧固螺帽,用扳手转动四方头31,即可联动扇形调控体33同时转动,从而使扇形调控体33与通至板闸室9的水孔13的接触面积发生变化,使流经水孔13的水量受到调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宝权,未经张宝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154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枸杞型保健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金属氧化物粉末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