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稀土的不锈钢抗磨蚀堆焊材料无效
申请号: | 96115466.7 | 申请日: | 1996-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822C | 公开(公告)日: | 2002-01-16 |
发明(设计)人: | 王者昌;李斌;崔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3K35/30 | 分类号: | B23K35/3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晨 |
地址: | 11001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稀土 不锈钢 磨蚀 堆焊 材料 | ||
本发明涉及堆焊材料,特别提供了一种加稀土的不锈钢抗磨蚀堆焊材料。
水轮机上采用的抗磨蚀堆焊材料,就其金相组织而言,主要有马氏体,奥氏体和奥氏体加共晶三大类。Cr14Ni5Mo(Cr13~16,Ni4~7)为低碳马氏体,抗磨蚀性为1Cr18Ni9Ti的1.2~1.5倍,KJ5~4(C1、Cr14、Mo1)为高碳马氏体,抗磨蚀性为1Cr18Ni9Ti的1.5~2.0倍,奥氏体焊条中的常用的是18-8系列,有A102,A107,A132等,其次为1Cr13Mn13N(堆277),这类材料抗气蚀性能好,约为碳钢的20倍,但抗磨性与低碳钢相当,1Cr14Mn13N含少量铁素体,以奥氏体为主,强度、硬度都高于18-8,抗磨蚀性为18-8的1.5倍左右,耐磨一号组织为奥氏体加碳化物共晶,抗磨性超过18-8的两倍,但抗气蚀性能尚不及18-8,耐磨一号硬度较高(HRc50左右),抗裂性差,难以打磨,推广应用有一定困难。中国专利94112673.0提供了一种铁基抗磨蚀堆焊材料,具有中等硬度,良好的抗裂性,较高抗磨蚀性和优异的抗气蚀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样有中等硬度,良好的抗裂性同时具有更为优异的抗磨损,抗磨蚀及气蚀性的堆焊材料。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稀土的不锈钢抗磨蚀堆焊材料,主要含有下述元素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以重量百分比表示:
Cr 13~20
Ni 5~10
B 0.8~2.0
Fe 余量
其特征在于还含有:稀土0.05~0.40
本发明系在原中国专利94112673.0的基础上添加了稀土元素,其结果是减少并细化了夹杂物,堆焊金属组织也得到改善,从而使抗气蚀,抗磨损和抗磨蚀性分别提高55%,57%和83%,是一种理想的水力机械(水轮机,水泵等)抗磨蚀防护用堆焊焊条。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详述本发明。
附图1为不加稀土时材料的金相照片;
附图2为稀土含量为0.15%时金相照片;
附图3为稀土含量为0.30%时金相照片;
附图4为稀土含量为0.60%时金相照片;
附图5为稀土对夹杂物数量的影响;
附图6为稀土对夹杂物尺寸的影响;
附图7为稀土对堆焊金属硬度的影响;
附图8为稀土对堆焊金属抗气蚀性的影响;
附图9为稀土对堆焊金属抗磨损性的影响;
附图10为稀土对堆焊金属抗磨蚀性的影响。
实施例
1号堆焊材料的基本成分为Cr18 Ni8 B1.0 Fe余量;
2号堆焊材料在1号的基础上加入市售混合稀土0.15;
3号堆焊材料存1号的基础上加入市售混合稀土0.30;
4号堆焊材料在1号的基础上加入市售混合稀土0.60。
对上述4种材料的抗磨蚀性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1.稀土元素对组织的影响
未加稀土时,初晶为少量等轴晶和较多树枝晶,加入0.15%的稀土时,初晶减少,共晶增多,初晶中等轴晶增多,树枝晶减少,加入0.30%稀土合金时,初晶数量增加,达到最大值,初晶中的树技晶更少,绝大多数为等轴晶。当加入0.60%稀土合金时,树枝晶又重新发达起来,甚至超过不加稀土者。结果如图1~4所示。
2.稀土合金对夹杂物的影响
加入稀土,将影响夹杂物的数量和尺寸,随稀土合金的加入,夹杂物先是逐渐变细,后又变粗,数量先是逐渐减少,后又增多,如图5和6所示。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不加稀土时,夹杂物为Ti-Mn硅酸盐,加稀土合金后为富稀土的Ti-Mn硅酸盐。
3.稀土合金对堆焊金属硬度的影响
结果如图7所示,与图1-4比较可知,硬度主要由初晶-共晶数量比例决定的,当硬度较低的初晶数量多时,硬度就低,
4.稀土合金对抗磨蚀性能的影响
稀土合金对抗气蚀,抗磨损和抗磨蚀性的影响如图8,9和10所示,可以看出,加入0.30%的稀土合金抗磨蚀性能最好,抗气蚀、抗磨损和抗磨蚀性分别比不加稀土的1号合金提高57%,55%和83%。考虑到1号合金的抗磨蚀性已很优良,说明加0.30%稀土合金的效果是非常可观的。
加入不同数量稀土合金的作用如表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154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