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腊石质坩埚及其制作工艺无效
申请号: | 96116274.0 | 申请日: | 1996-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67C | 公开(公告)日: | 2000-05-31 |
发明(设计)人: | 陈威烈;崔保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威烈;崔保祥 |
主分类号: | C04B33/04 | 分类号: | C04B33/04;C04B33/13;B01L3/04;C04B35/1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惠中 |
地址: | 20007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腊石质 坩埚 及其 制作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熔制玻璃的坩埚及其制作工艺,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腊石质坩埚及其制作工艺。
用于熔制高光透率的晶莹透亮的铅晶质玻璃最理想的是白金坩埚,但其价格昂贵,只适用于小试生产。目前一般都以粘土—高岭土质坩埚进行生产,但从化学、物理化学、电化学和工艺岩石学观点分析,粘土—高岭土质坩埚在化学组成的酸碱度、耐火材料的烧结性能和表面致密度方面,均不能对抗铅晶质玻璃熔制过程的侵蚀性,所以现有的粘土—高岭土质坩埚不仅寿命短,同时,由于坩埚被侵蚀,降低了玻璃光透率,而且在玻璃中形成气泡、条纹和结石等缺陷,并改变了玻璃的组成,从而改变了光学常数;另外,当坩埚组成中的铁含量被玻璃液侵蚀后引入玻璃中时,使晶质玻璃的光透率进一步下降,严重影响了熔制玻璃的质量。所以此类坩埚不适宜熔制铅晶质玻璃,玻璃制造行业迫切要求提供一种能熔制高质量玻璃的坩埚。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腊石质坩埚及其制作工艺。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腊石质坩埚,由腊石、人工合成熟料、熟坩埚皮及不同性能的高岭土组成,其特点在于,各原料的配合比为(重量百分数):腊石28.1~75%、人工合成熟料0~41.9%、熟坩埚皮0~40%、苏州土10%、水曲柳土15~20%;所述的人工合成熟料为以高岭土、紫木节土、长石粉,或以高岭土、熟坩埚皮为原料,按比例制成混合料并压制成标准砖,经过烧结、粉碎、筛分得到;所述的不同性能的高岭土为苏州土和水曲柳土。
所述的腊石和人工合成熟料、熟坩埚皮可以混配但总量应≤75%。
所述的不同性能高岭土为苏州土和水曲柳土,两者总量为25~40%。
所述的人工合成熟料,其高岭土含量范围为25~95%,熟坩埚皮含量范围≤75%。
一种腊石质坩埚的制作工艺,其特点在于,所述的包括制备以下配合比(重量百分数)的泥料:腊石为28.1~75%,人工合成熟料0-41.9%,熟坩埚皮0~40%,苏州土10%,水曲柳土15~20%,还包括成型、干燥和烧制工序,所述的烧制工序包括以下步骤,以12.5℃/小时的升温速度从室温升至100℃,升温时间为8小时;以14.5℃/小时的升温速度从100℃升至420℃,升温时间为22小时,累计时间为30小时;以28.5℃/小时的升温速度从420℃升至620℃,升温时间为7小时,累计时间为37小时;以40℃/小时的升温速度从620℃升温至860℃,升温时间为6小时,累计时间为43小时;以40℃/小时的升温速度从860℃升温至980℃,升温时间为3小时,累计时间为46小时;最后在980℃保温2小时,累计烧成时间约为48小时。
本发明具有明显的优点如下:
1.引入多量腊石,改善了坩埚制作用泥料的工艺性能,提高了坩埚烧结性能和致密度,提高了坩埚制品的热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坩埚的抗侵蚀性,性能上优于现行6号料和7号料坩埚制品。
2.采用腊石,精选熟料及人工合成熟料,降低了原料的含铁量,提高了坩埚的耐火度,降低对所熔制玻璃的着色性,从而有利于提高玻璃制品的质量。
3.新型腊石质坩埚可适用于侵蚀性最强的铅晶质玻璃的熔制,也可适用于对质量要求较高的光学玻璃、显像管玻璃,电子玻璃、眼镜玻璃的熔制,对普通瓶罐玻璃,高硼硅仪器玻璃更能适应。因此,新型腊石质坩埚可取代6#、7#料坩埚,成为新一代坩埚制品。
本发明的详细说明
1.坩埚的原料选用质量标准
表1
2.自配熟料配方
按照自配熟料以下表2配方1-15各组分混合,控制水份<8%,压制成标准砖,烘干水份<4%,在1500-1580℃高温下烧结,然后粉碎筛分,10-18目备用。
表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威烈;崔保祥,未经陈威烈;崔保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162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长余辉夜光材料
- 下一篇:一种制备吗氯贝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