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化肥的电子增效方法及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6116828.5 | 申请日: | 1996-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163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3-14 |
发明(设计)人: | 黎先栋;王淑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淑惠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C05G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肥 电子 增效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肥的增效方法及其装置。
在现代化农业生产中,化肥占有重要位置。科学施用化肥对提高作物产量效果显著。联合国粮农组织1950-1970年,二十年统计资料表明世界粮食增产一倍,提高单产的作用占78%,而在提高单产的作用中化肥占40-70%。建国以来,特别是1977年以后,我国化肥用量大幅度增长,以1986年为例,该年全国施用化肥1900万吨用于粮食作物上,增产粮食1.1亿吨,相当于全国粮食总产量的32%。据近年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农业生产中,化肥所占比例正逐步增加。氮素占70-75%,磷素占60-65%,钾素占10%。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提高化肥的有效性,目前只是根据耕地土壤亏缺的营养元素及作物品种需肥不同,来进行合理施肥。此外,目前增强化肥肥效的手段只有化学手段,到现在也只有氮肥增效剂(国外称作硝化抑制剂)一种。这种增效剂多数是有机化合物,也有一些是无机化合物。它与化肥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施用,能抑制土壤中硝化细菌对铵态氮的硝化作用,因而减少氮肥的淋失及脱氮作用,延长肥效,提高氮肥利用率。氮肥增效剂的效果,若施用得当,虽能对水稻、小麦、玉米、高梁、棉花等作物,有增产效果。但它的效果不稳定,它会因施用的作物、土壤等条件不同,而有较大差异,用于豆科作物还会有减产现象。此外,现有的化肥化学增效手段局限性大,只适用于氮肥,对其它化肥则还无化学增效剂出世。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增效效果稳定,对各种化肥均适用的化肥的电子增效方法及其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化肥的电子增效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化肥通以高压电进行高压处理,其高压电的电压值不低于5KV,通电处理时间不少于1分钟。一种化肥的电子增效装置,它包括有高压电源(1)和高压输出电缆(2),其特征在于高压电源(1)通过高压输出电缆(2)至少接有一对电极(3)、(4),所要被处理的化肥(5)置于电极(3)、(4)之间,且它至少要与其中一个电极通过耐高压绝缘层(6)隔开。
本发明首次采用了物理化学的电子增效技术,它能使化肥分子极化并带电荷,故对作物和土壤的吸附力大大增强,可有效减少化肥的淋失和流失,化肥利用率和肥效大大提高,能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抵抗病虫害及自然灾害的能力。并能减少化肥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发明方法新颖简便,装置结构简单,操作容易,适用于各种化学肥料(大量元素肥料、中量元素肥料、微量元素肥料以及二元、三元、多元复合肥料)的加工处理,化肥增效效果稳定,对各种作物品种和各种土壤条件均能适用,可使农作物增产20%左右。
图1是本发明的平板电极式电子增效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线电极式电子增效装置示意图。
本发明方法中,对化肥的高压处理可以平板电扳形式进行,其平板电极间的距离为2-40cm,所施加的高压电范围为5KV-100KV,通电时间亦不少于1分钟。对化肥的高压处理也可以线电极形式进行,其线电扳的作用半径不大于1m。在以平板电极形式处理中,其平板电极间的距离最佳为10-30cm,对化肥所施加的高压电最佳范围为25-50KV。通电作用时间最佳为10-20分钟。在以线电极形式处理中,线电极的高压作用半径最好为30-50cm,对化肥所施加的高压电最佳范围为30-35KV,通电处理时间最佳为5-15分钟。本发明的增效装置如图1、2,其中电极(3)、(4)可以是平板电极,此时电极(3)通过高压输出电缆(2)接高压电源(1)的输出,电极(4)接地,化肥(5)直接置于电极(4)上,它通过耐高压空气绝缘层(6)与电极(3)隔开,两平板电极(3)、(4)之间距离以化肥(5)能获得有效处理为宜。电极(3)、(4)也可为线电极结构,即电极(3)为一根金属线电极,它与高压电源(1)的高压输出电缆(2)相连,电极(4)为平板状电极并接地,也可直接利用大地作为电极(4),在电极(4)上设有耐高压材料绝缘层(6),化肥(5)置于耐高压材料绝缘层(6)上,且金属线电极(3)插入化肥(5)中,插入深度应以电极(3)插入后化肥(5)与绝缘层(6)间的所剩高度小于电极(3)的作用半径为宜。化肥(5)也可通过上、下绝缘层(6)均与电极(3)、(4)隔开,处理效果不变。
实施例1(以平板电极为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淑惠,未经王淑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168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胎儿脐血清眼药水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新型含铝低合金高速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