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浑浊液体茶饮料加工技术无效
申请号: | 96117519.2 | 申请日: | 1996-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785A | 公开(公告)日: | 1997-10-15 |
发明(设计)人: | 何春雷;杜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饮料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
主分类号: | A23F3/16 | 分类号: | A23F3/16;A23F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5014***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浑浊 液体 茶饮料 加工 技术 | ||
本发明是一种利用各类茶叶为原料,制造无浑浊液体茶饮料的技术。属于茶叶综合利用和饮料加工领域。
茶叶是源于中国的传统饮品,具有“国饮”之称,内含种类繁多的有机和无机保健成份,包括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生物碱、氨基酸、维生素、茶皂素等有机成份及氟、锶、硒、锌、钾等多钟无机成份。但传统的沸水多次冲泡饮用方式,大大地限制了茶叶的消费量,难以适应现代生活对饮料方便化的需要,茶叶饮用的方便化、液体化,必将成为茶叶发展的新趋势。
在液体茶饮料加工技术研究方面,万述浩等发明了沸水浸提,硅藻土过滤方式制造浓缩茶汁的技术(CN1101506A);Pokka C发明了用单宁酸处理加工茶饮料技术(JP06,269,246,日);王泽农等发明了水浸提、多糖(乳糖或D-乳糖、壳多糖)、抗坏血酸处理方式制造罐装茶水的加工技术(CN1080123A)。此外,多数采用沸水冲泡,直接过滤方式制造液体茶饮料等,按上述方法制成的液体茶饮料,有的由于受热时间长,茶香损失大,汤色易褐变;有的技术对茶汤中成份,特别是特征性成份,如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生物碱等损失较大, 茶”味淡薄;有的技术基本上无法解决液体茶饮料在常温或低温条件下,在长期(6个月以上)放置所产生的浑浊和沉淀问题。本发明较好地解决了:(1)茶叶成份的保留(其提取率在90%以上),保持了“茶”应有的品质特征;(2)在常温及冰冻饮用条件下,在6个月以上茶水澄清透明,不浑浊,无沉淀;(3)在保质期内(在10个月以上),茶的色、香、味品质稳定。实施例1:
按工艺流程1(见说明书附图1),以100kg绿茶为原料,加500kg60%以上浓度的乙醇于提取罐中,加热至80℃,回流提取3小时,用60目筛网过滤,然后于减压浓缩罐中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再加入500kg去离子水,冷却1小时,用101型砂棒过滤器过滤,即为茶原汁,再加去离子水兑到12500升,灌装、封盖,在高温灭菌釜中,在115℃下灭菌10分钟,即可生产出5万瓶250ml装的茶水饮料。该产品具有色泽黄绿明亮、清香纯正,茶味醇和爽口的品质风格,经10个月常温保存,不浑浊,不沉淀。实施例2:
按工艺流程2(见说明书附图2),以100kg红茶为原料,加1500kg去离子水,在煎煮罐中煮沸提取1.5小时,用60目筛网过滤,过滤液浓缩至200kg左右,加食用乙醇至浓缩液的乙醇含量达到60%以上,沉清1小时,上清液用101砂棒过滤器过滤,然后在减压浓缩罐中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放出冷却1小时,过滤,即为红茶原汁,加入750kg蔗糖,加10kg柠檬酸,溶解,并用去离子水兑至12500升,灌装、封盖,在高温灭菌釜中在115℃条件下灭菌10分钟,即可生产出5万瓶250ml装的冰红茶饮料,该产品具有甜香持久,汤色红浓明亮,滋味甜、酸适中,茶味醇厚爽口的品质风格,常温保质10个月以上,无浑浊,不沉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饮料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未经四川农业大学饮料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175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