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炼钢转炉除尘废水分流处理方法及分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6117566.4 | 申请日: | 1996-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530A | 公开(公告)日: | 1997-12-03 |
发明(设计)人: | 谢嘉;李永治;胡国民;周祯强;陈荣修;王向东;邓永;周永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联合大学;成都钢铁厂 |
主分类号: | C21C5/40 | 分类号: | C21C5/40;B01D53/77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技大学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幼陵 |
地址: | 61006***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炼钢 转炉 除尘 废水 分流 处理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转炉炼钢除尘废水处理领域,涉及一种除尘废水的处理方法。
目前国内外转炉炼钢除尘废水处理主要有以下方法:加酸法、加碱法、药磁联合法、药剂法、烟气处理法、磁处理法等,而最具代表性和先进性的为药磁联合法和药剂法。
宝山钢铁厂的转炉炼钢除尘废水处理采用的是加酸法和药剂法的联合工艺,全套技术从日本引进,其技术特点是:固液分离、两级沉淀(一级平流式、一级辐射式),除悬浮物后的处理水加酸及调整剂控制水的硬度和PH值,再加分散阻垢剂送出作除尘用。宝钢工艺的优点是设备先进、自动化程度较高,悬浮物SS处理分离效果较稳定,阻垢效果显著,实现了循环用水,废水利用率达97%。主要缺点是:主体设备重量大导致投资大;使用阻垢剂和调整剂增大了药剂费用;循环水含盐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必须外排一部分高盐度水,既不能利用又难以处理;循环水的SS含量易受石灰质量、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超标。
上海钢铁厂第二、三炼钢厂采用的是药磁联合法,其技术特点是:粗砂旋流器分离粗粒,絮凝加预磁处理经两级沉淀分离悬浮物SS,除去悬浮物的处理水经冷却塔降温再经永磁除垢装置(磁场强度3000GS)后循环使用。此种方法与上述方法相比虽具有投资较少、运行费用低、操作简单等优点,但不足之处是:因除尘水量波动,沉淀效果不稳定,满足不了除尘工艺要求;石灰用量和质量直接影响除垢效果,因而对石灰质量要求高,用量控制严。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转炉炼钢除尘废水的分流处理方法及分流装置,此种方法及相应的装置不仅投资少、运行费低,而且悬浮物SS的处理分离效果既好又稳定,90%以上的低硬度澄清水可直接循环使用,10%以下的高硬度、高碱度澄清水可作为生产用水软化剂,因此实现了转炉炼钢除尘废水的零排放处理。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根据除尘废水的硬度在转炉加石灰时急剧升高达到峰值、未加石灰时较小的规律,首先将其分流为高硬度废水和低硬度废水再进一步处理,处理后的低硬度水符合循环用水的要求,高硬度水可作为生产用水的软化剂。具体工艺步骤依次如下:
1.废水分流
利用分流装置将炼钢吹炼过程中加石灰时产生的高硬度除尘废水引向一处,将未加石灰时产生的低硬度除尘废水引向另一处。
2.粗粒分离
将上述工序得到的高、低硬度除尘废水分别进行粗粒分离,以去除所含的粗粒渣。
3.絮凝沉淀
将去除粗粒渣后的高、低硬度除尘废水在不同的沉淀池内分别进行絮凝沉淀,以得到高、低硬度的澄清水。
4.循环利用
将上一工序得到的高硬度澄清水用于生产用水的软化,低硬度澄清水引入除尘设备回用。
与上述分流处理方法配套的分流装置包括分流控制器和分流执行部件。分流执行部件安装在除尘废水的出口通道上,分流控制器的输入端与转炉的石灰加料控制器相连,其输出端与分流执行部件相连,由石灰加料控制器发出的加石灰信号启动分流控制器工作从而控制分流执行部件完成高、低硬度除尘废水的分流。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在絮凝沉淀时使用的絮凝剂为复合絮凝剂,由无机助凝剂和聚丙烯酰胺组成。无机助凝剂为含Fe2+和Al3+的盐类,Fe2+/Al3+=10~20,无机助凝剂的加入量为50~150g/m3废水,聚丙烯酰胺的加入量为0.5~1.0g/m3废水。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转炉炼钢除尘废水分流处理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分流装置的一种结构简图;
图3为分流装置中的分流控制器的一种电原理图。
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的转炉炼钢采用纯氧顶吹冶炼和燃烧法炉气处理工艺,转炉的生产能力为20吨,冶炼平均周期为40分钟,吹炼时间为13~15分钟,除尘废水产生量为170~200m3/h,使用的原水平均硬度为3.0meq/L(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联合大学;成都钢铁厂,未经四川联合大学;成都钢铁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175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植物喷施富硒剂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阑尾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