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颗粒多外力粉磨机无效
申请号: | 96117611.3 | 申请日: | 1996-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323C | 公开(公告)日: | 2000-09-13 |
发明(设计)人: | 姚鲁之;林世华;姚希;姚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姚鲁之 |
主分类号: | B02C7/08 | 分类号: | B02C7/08 |
代理公司: | 绵阳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荫茂 |
地址: | 621002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颗粒 外力 粉磨机 | ||
本发明属于一般粉碎或研磨设备,提出了一种粉磨机理和工作原理与现有磨机完全不同的单颗粒多外力粉磨机,广泛适用于建材。化工、冶金、矿山、电力等工业部门中将天然矿物或人造矿物(例如水泥熟料等)碎、压成符合细度要求的成品或半成品。
以建材工业为例,磨机是极其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主机。水泥行业若无“一窑(立窑或回转窑)两磨(生料磨、水泥磨)”就生产不出水泥。水泥厂大量的固体原料都需经过粉磨,每生产1吨水泥,需粉磨的物料约4吨以上,磨机用电占水泥厂总用电量的65-70%左右。
现有技术中,粉磨作业采用的粉磨设备,绝大多数是球磨机;球磨机于1883年在德国研制成功,至今已一个多世纪;球磨机效率低,无功损耗很大;球磨机用于粉磨的理论能量,仅占总能耗的2.2%,而电能的有效利用率只有2%左右。相距52年后的1935年,第二代新磨机一一立磨(碾磨)才在西德研制成功,用于粉磨作业,这是粉磨技术的一大进步,70年代末,我国开始引进该项新技术进行研制和引进设备用于生产,并列为“八五”国家节能设备推广项目(粉磨1吨物料的比电耗从球磨机36-39。7KW/吨物料下降到15KW/吨物料左右),但是,由于立磨投资大,技术要求高,推广应用受到限制。
又相隔50年,即1985年,挤压粉碎机在西德问世,挤压粉碎机实际上是一种细碎机,不是一种独立的粉磨设备,它只能与球磨机配套使用,代替球磨机大部分碎料功能;在我国挤压粉碎机一一球磨机联合系统比电耗为21.73KW/吨物料,这是粉磨技术的又一次较大的技术进步。
现有大宗物料的粉磨,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生产使用的粉磨设备主要是球磨机(开路或闭路),其次是立磨,挤压粉碎机一一球磨机联合系统;当代采用的粉磨理论是:“料群粉碎学说”,具体应用在新磨机的开发上,就是立磨所采用的“厚床原理”,和挤压粉碎机所采用的“高压料层粉碎原理”,现有磨机都是采用料群,料层的形式,也就是在“多颗粒”的状态下进行碎、磨。
球磨机效率和电能有效利用率很低,但其结构简单牢固,管理不复杂,与立磨比,投资较少,因此至今仍被广泛采用;立磨与挤压粉碎机,由于工作原理和结构与球磨机不同,因此,有较大的节能效果,但它们也存在由于工作原理和机器结构带来的新问题,诸如结构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投资大,一般中、小企业难于采用。(1台小规格球磨机配套的1000×300挤压粉碎机现售价100万元人民币左右,1台小型立磨投资至少100万元人民币以上。)
立磨和挤压粉碎机工作原理和结构均不同于球磨机,不用研磨体,无功损耗小,因此比电耗较球磨机低,但它们对被粉磨物料施加外力的性质和效果,与球磨机又完全相同,基本上都是采用单一的外力一压力(冲压碾压挤压)。因此限制了比电耗更大幅度的降低,加上它们自身的一些缺点,不能算是理想的粉磨设备,特别是在我国较难普及和推广。
本发明之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改变现有“多颗粒单外力”的磨机设计为“单颗粒多外力”的磨机设计。通过采用位置对应的(有一定锥度的)动盘和定盘等构成的粉磨装置及其配套装置。从而提供一种粉磨理论、工作原理和结构均不同于现有技术的结构简单、适用性强、用材少、造价低、操作简易,维修方便,高效、节能的单颗粒多外力粉磨机。
众所周知,以“多颗粒”,即以料群、料层的形式接受外力粉碎时,粒间摩擦、缓冲、衬垫作用,退让、滑移、犁翻(立磨)现象不可避免,必定消耗吸收很多能量,远远不如“单颗粒”状态下接受外力能量利用率高,省力节能。任何物料特别是脆性的矿物,其抗压强度都比抗拉、抗剪、抗变、抗折强度成倍成十倍高。用单一的压力粉碎物料,将比采用拉、剪、弯、折等“多外力”粉磨物料成倍成十倍的耗能。这是本发明的出发点和理论依据,也就是“单颗粒多外力”粉磨机结构设计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它与现有磨机(球磨、立磨等),“多颗粒单外力(压力)”的设计思想和粉磨理论恰好相反。因此本发明的实质是粉磨理论的突破,设计原理的创新,粉磨技术的革命。新磨的结构是为了实现新的粉磨机理和工作原理不是结构上的一般创新改进。
本发明的内容是:一种单颗粒多外力粉磨机,由机座,包括通过轴承座安装在机座上的中空主轴的动力及传动部份,粉磨部份,进出料部份,冷却部份组成,其特征之处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姚鲁之,未经姚鲁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176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视力的冲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胆胰和胃冲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