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铸态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6117663.6 | 申请日: | 1996-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136C | 公开(公告)日: | 2000-08-02 |
发明(设计)人: | 付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重庆汽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2C21/10 | 分类号: | C22C21/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630039***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铸造铝合金,尤其是铸态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众所周知,铝合金具有许多优良性能,它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极为广泛,特别是随着工业用材料(如汽车工业)轻量化的发展,铝合金的应用更为增多。由于目前铝合金的许多优良性能,尤其是力学——理性能,是通过热处理获得的,而铝合金的热处理不仅温度(固溶强化温度)要求高,而且温度控制比较困难,同时时间长,耗电量大,工序多,故在热处理过程中易造成废品,并且费用开支较大。因而它成为了铝合金工业生产应用的“拦路虎”,严重阻碍了铝合金在工业应用中的发展。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铸态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使铝合金不需进行热处理在铸态便能使用,并具有良好的铸造工艺性能和综合机械性能。从而扩展铝合金的使用价值,缩短生产周期,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制作一种用于机械制造业的铸态铝合金,其特征是它由Zn:9.0~14.2%;Si:7.5~10.0%;Ti:0.3~0.6%;Mg:0.35~0.6%;余量为Al组成。
本发明按上述组份进行生产,其制备方法按如下次序的几个步骤进行:
生产准备→分批熔炼→钟罩压镁处理→除气处理→变质处理→取样检查→静置→浇注。
其中:生产准备包括:A.备炉料,选好铝锭、锌锭、镁锭、铝钛中间合金和铝硅中间合金;B.将坩锅、熔炼工具清理干净,并涂料;C.对炉料以及熔炼工具进行预热分批熔炼是将铝锭、铝硅中间合金、铝铁中间合金、锌锭依次分批加入坩锅内进行熔炼,待全熔后,铝合金液态温度为680°~720℃。
本发明以Al-Zn合金为基础,利用其合金具有“自动淬火”的优点,便于充分发挥和利用能在铸态应用的特性。在Al-Zn合金中加入适量的Si、Ti、Mg合金元素,通过合金化效果,调整和改造合金的金相组织状态情况,达到改善和提高铸造工艺性能和综合机械性能指标,发展铝合金铸态应用的效能。
在合金中加入适量的Si元素,将含量范围确定为7.5~10%,可使合金组织处于共晶状态,其结晶温度范围小,具有优良的铸造工艺性能和综合机械性能条件,并且能保证铸态铝合金的切削加工性能。在合金中加入一定数量的Ti元素,将形成TiAl3高熔点化合物(TiAl3为四方体晶格,晶格常数:a=5.42A°,c=8.57A°),作为外来晶核能促使合金基体组织得到细化,通过细化金属基体组织来实现强化作用。在Al-Zn-Si-Ti合金中加入适量的Mg元素,其目的是提高合金的热强性能,减小壁厚效应,有效地改善热裂倾向,从而发挥铸造性能的潜力。
本发明采用分批熔炼,是将铝锭、铝硅中间合金、铝钛中间合金、锌锭按照配料数额从大到小,溶点从低到高依次加入坩锅内进行熔炼。这样,便于各元素彻底熔解。在分批熔炼后进行钟罩压镁处理,是将镁块装入钟罩里,然后压入铝液内,以便Mg尽可能地少燃烧,较好地均匀扩散渗透在铝液中。在钟罩压镁处理之后进行除气处理,其目的是将铝合金溶液中的气体排泄出来,避免浇注的产品有气孔。由于铝合金溶液中的硅元素含量较高(大于6%),为了改变其组织状态,加入变质剂进行处理,使晶粒组织得到细化,从而提高铸造工艺性能和机械性能。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由图1可知,本发明的制备过程是:一.生产准备:
1.按如下成份及含量进行备料:
①.锌锭: 含锌量为9.2%;
②.镁锭: 含镁量为0.45%;
③.铝铁中间合金: 含钛量为0.38%;
④.铝硅中间合金: 含硅量为8.5%;
⑤.其余量为铝。
2.将坩锅、熔炼工具清理干净、并涂料。
3.对炉料和熔炼工具进行预热。二.分批熔炼:
开炉升温,将合金材料按铝锭、铝硅中间合金、铝钛中间合金、锌锭依次分批加入坩锅内进行熔炼,待全熔后,测量铝液温度为680°~720℃。三.钟罩压镁处理:
当铝液温度这到700~720℃时,用钟罩将镁块压入铝液内,钟罩在铝液中的深度为2/3处进行游动,以便镁在铝液内扩散均匀。四.除气处理:
用氩气装置在铝液中通入氩气,待8~10分钟后停止。在氩气挥发的同时铝溶液中的气体也随之排出。五.变质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重庆汽车研究所,未经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重庆汽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176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宣理肺滋补液
- 下一篇:用于燃气轮机或电厂锅炉的重油抑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