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席卷型巢育秧栽培新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6118446.9 | 申请日: | 1996-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84585A | 公开(公告)日: | 1998-06-17 |
发明(设计)人: | 印开贵;谢国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印开贵;谢国柱 |
主分类号: | A01C1/04 | 分类号: | A01C1/04;A01G9/10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怀化地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燕 |
地址: | 419605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席卷 育秧 栽培 新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农业生产领域,具体是一种播种、育秧、栽培的新方法。
传统的农业生产需要播种、育秧、插秧等多道相互分离的工序,劳动强度大,尤其是在水稻生产中,移秧、插秧不仅劳累,秧苗损坏,恢复期较长,种子浪费也较严重。本发明不同于机械插秧,不同于人工插秧(含抛秧),采用全新的方法解决了播种、育秧、栽培中上述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土、肥、水)压制成园柱形杯式型巢,巢表面涂胶后,按作物所要求的间距粘附到塑料薄膜上,在巢体空腔对应的薄膜上穿孔植入种子,卷筒捆扎后,送耕地铺展。然后,根据作物不同生长期的需要,适时揭去薄膜,薄膜洗净回收待用。
根据本发明的播种、育秧、栽培方法不仅可应用于水稻,还可应用于旱粮经作及蔬菜等多种作物。本方法有如下优点:一、使农业生产在大范围实现工业化成为可能。二、使以室外为主的播种、育秧、移秧、插秧工作转变为室内作业,简化了程序,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省劳力,提高了劳动效率;三、节省种子;四、保湿、保温,特别是旱土作物能减少水肥流失;五、生产成本低廉,除凝胶外无其它消耗材料;六、不破坏土壤结构,凝胶主要成份为有机质,经微生物分解成有机肥。七、可工厂化生产,也可农户作坊式手工生产,对生产环境无特殊要求,适应范围广。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杯式型巢,主视、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载体薄膜,凝胶、杯式型巢、种子关系、
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型巢在载体薄膜上的分布示意图
根据不同作物对土、肥的要求,配制土、肥成培养基,粉碎,使含水量保持在6左右。入模压制成园柱形杯式型巢(参图1),型巢巢体上部是园柱与半球组合形体的滞种开口空腔,直径与种子长轴长度相同,巢体壁厚不少于5mm,外径不少于种子长轴长度加上10mm,高不少于种子长轴长度加上5mm。巢体上表面平口和侧面涂胶,按作物生长所要求间隔尺寸粘附到塑料薄膜上干固(参图3),在巢腔中心对应部位的薄膜上穿孔,植入种子,薄膜恢复形态自行将种子封闭在巢腔内(参图2)。将载巢、种薄膜绕轴卷筒捆扎,轴长应比薄膜宽度长200mm,以便搬运和双轮空架推车耕地铺盖,如巢体过高,需在层间夹支撑杆,最后将卷筒搬运至库房储放,当种子已浸好时可在库房催芽或直接到耕地铺盖。
种子发芽后自薄膜孔顶出,柳叶形作物待壮苗后可揭去薄膜,阔叶形作物,如需回收薄膜,发芽时需移动薄膜,使苗在膜下生长,以免秧苗穿孔后揭膜时折断苗叶,如不回收薄膜可不移动薄膜,待温度利于作物生长时揭去薄膜。揭膜时仍以双轮空架推车绕轴卷筒。
本方法生产过程可由动力机械分成粉碎;制巢、涂胶、粘膜、干固、穿孔、植种、卷筒等流水作业线;搬运、耕地铺盖,揭膜等五阶段完成。也可人工通过简单机械分阶段作业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印开贵;谢国柱,未经印开贵;谢国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184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黑米晶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硫化金矿预处理砷硫炉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