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铜表面生成黑色耸状氧化膜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6119053.1 | 申请日: | 1996-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87546A | 公开(公告)日: | 1998-07-15 |
发明(设计)人: | 胡广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广良 |
主分类号: | C23C22/63 | 分类号: | C23C22/63 |
代理公司: | 三环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缵光,刘孟斌 |
地址: | 511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表面 生成 黑色 氧化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尤其一种在铜表面生成黑色致密氧化层的生产工艺。
金属表面的防腐防锈问题十分重要。传统的防腐防锈方法是在金属表面刷予油漆或镀上其他金属层,近年发明了直接在金属表面生成黑色金属氧化物层的方法,即通常所称的金属表面发黑技术。在太阳能利用方面,则还要求金属经发黑处理后,具有良好的吸光吸热功能。
东芝株式会社曾提出一种“在金属薄板表面生成黑色氧化膜的方法”(CN1022370),将待处理的金属薄板先在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混合气体中加热至500~650℃,然后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蒸汽混合气体中加热到100~300℃。该方法需要高温下进行,且气氛不易掌握。
广东机械厅公开了一种常温下的金属表面发黑工艺(CN1003696),该工艺在钢、铜等表面镀上一层锌后,再在钼酸盐中电解发黑。虽然可在常温下进行,条件也易控制,但步骤繁多、吸光吸热性能差。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条件易控制的铜表面发黑技术,经处理后在铜表面形成一层毛耸状黑色氧化膜。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使所提供的铜表面发黑技术成本低、得到的氧化层保护效果好、吸光、吸热效果优良。
本发明提出的铜表面发黑技术,是使铜经氧化处理后,在其表面上生成一层薄而致密、与基体结合牢固的毛耸状氧化膜,该氧化膜具有很强的防腐保护作用,吸光吸热性能优良。本技术包括铜表面清洁、酸洗、氧化、清洗和干燥步骤,其中氧化步骤在过硫酸盐碱性溶液中进行。
过硫酸盐碱性溶液中,过硫酸盐含量为10~20克/升,强碱含量为50~70克/升。
上述的过硫酸盐可以是过硫酸的钾、钠和铵盐,或其他可溶性盐。强碱包括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
氧化步骤的反应温度以40~65℃为宜,53℃最佳。氧化时间控制在10~15min。
酸洗步骤使用硝酸溶液,浓度为15~25%(w/w),时间4~6秒。
干燥步骤为自然晾干或烘干。
本发明将金属铜进行发黑处理后,得到的氧化铜层厚度约0.5~2μm,结构紧密,防腐效果良好。对太阳光的吸收率为0.956±0.014,法向热发射率为0.15±0.05,表明所得铜黑吸光性能和热发射性能优良。
下面给出实施例:
1.铜板清洁:将铜板用去污粉擦拭,用清水冲洗,除去油污。
2.酸洗:将铜件置于20%(w/w)HNO3溶液中,5秒钟后取出用水冲洗。
3.氧化:氧化液含K2S2O8 14g/L,NaOH 60g/L,控制温度53±2℃,反应时间12min。
4.清洗:将氧化后的铜件取出,用水冲洗,除去表面的氧化液。
5.干燥:自然晾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广良,未经胡广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190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魔芋毛巾
- 下一篇:在钞票或类似产品的生产中所用的多层薄片结构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22-00 表面与反应液反应、覆层中留存表面材料反应产物的金属材料表面化学处理,例如转化层、金属的钝化
C23C22-02 .使用非水溶液的
C23C22-05 .使用水溶液的
C23C22-70 .使用熔体
C23C22-73 .以工艺为特征的
C23C22-78 .待镀覆材料的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