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视频显示设备的声频感应干扰抑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6120502.4 | 申请日: | 1996-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663C | 公开(公告)日: | 2002-04-24 |
发明(设计)人: | 全仓郁 | 申请(专利权)人: | LG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N5/64 | 分类号: | H04N5/64;H04R5/0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余朦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视频 显示 设备 声频 感应 干扰 抑制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视频显示设备的声频感应干扰抑制装置,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吸收和缓冲产生于扬声器的振动以抑制声频感应干扰的装置,所述声频干扰是由于安装在与彩色显像管相邻的扬声器箱体中的扬声器的输出所致的振动传输到彩色显像管上生成的。
视频显示设备如监视器,电视接收机等一般提供有彩色显像管(CPT),同样这些视频显示设备也可能提供有至少一个用于输出声音的扬声器。
图1至3是说明处于装配状态中的常规视频显示设备的视图。
参照图1至3,常规视频显示设备包括带有彩色显像管(CPT)1的主体60,装配有该CPT1的机壳10,和与该机壳10相组合的后封盖20,它用来保护CPT1的后部;安装在主体60底部的转座30,它调整主体60的左右旋转以及俯仰旋转;和扬声器箱体50,安装在主体60的两侧,保护性地支持分别装置于此的扬声器40。
再参照图3,机壳10具有CPT-连接凸台11,它形成于机壳10的内侧,通过紧固螺钉3A,凸台11连接于CPT1的CPT耳柄2上,和后盖连接凸台12,它从机壳10的内侧伸出以便与后盖20相连接。
后盖20具有连接孔21,它形成于后盖20的两侧,以便通过贯穿于此的紧固螺钉3B将扬声器箱体50和后盖20固定在一起;以及机壳连接凸台22,它从后盖20的内侧伸出以便通过紧固螺钉3C与后盖连接凸台12相连接。
扬声器箱体50具有内壁和外壁51和52以环绕着扬声器40;形成于扬声器箱体50上的通孔53,它用来与连接孔21相配合,通过紧固螺钉3B将扬声器箱体50和后盖20固定在一起;扬声器连接凸台54,它从扬声器箱体50的内侧伸出以便通过紧固螺钉3D来固定扬声器40;和扬声器栅格55,它装在扬声器箱体50的前部以传送从扬声器40中输出的声音。
图中,数字56表示一内盖连接孔。
根据如上结构的常规视频显示设备,从CPT1两侧伸出的CPT耳柄2通过紧固螺钉3A,与从机壳10内侧伸出的CPT连接凸台11相配合并与之相连接,这样便使得机壳10装配于CPT1的前端。
此后,从后盖20的两个内侧伸出的机壳连接凸台22通过紧固螺钉3C与从机壳10的两个内侧伸出的后盖连接凸台12相配合并与之相连接,以便使转座30安装于其底部的后盖20和机壳固定在一起,且封盖着CPT1的后部。
同时,扬声器40通过紧固螺钉3D与从扬声器箱体50的内壁51伸出的扬声器连接凸台54相配合并与之相连接,以便使扬声器40固定在扬声器箱体50的内部。
此时,其中分别安装有扬声器40的扬声器箱体50与后盖20的两侧及机壳10相配合,机壳10装置在CPT1上,在这之后,形成于后盖20两边的连接孔与穿过扬声器箱体50的内壁51和外壁52的通孔53相配合,紧固螺钉3B插入其中并将连接孔21和通孔53连接起来,这样便将机壳10,后盖20及扬声器箱体50完全装配在一起,如图2所示。
当上述结构的常规视频显示设备操作时,视频信号即显示在CPT1上,而声频信号则从扬声器40中输出,并通过安装在扬声器箱体50前端的扬声器栅格55。此时,对应于被输出声频信号的电平的振动便从扬声器40中产生并直接传输至CPT1。
转座30调整该视频显示设备主体60的左右旋转及俯仰旋转,尽管如此,转座30并不能作为吸收或减弱振动的装置。
如图3所示,由扬声器40所产生的振动,通过螺钉3D被传输至扬声器连接凸台54,螺钉3D固定在从扬声器箱体50中伸出的扬声器连接凸台54上,以便将扬声器40安装在那里,然后该振动被传输至固定在穿过扬声器箱体50外壁52的通孔53中的螺钉3E上。
此后,已经到达固定在扬声器箱体50的通孔56中的螺钉3E的振动通过内壁表面51,然后通过后盖20与扬声器箱体50的配合面(图3的“C”部分)被传输至螺钉3B,和/或通过螺钉3B,螺钉3B穿过且固定在后盖20的连接孔21和扬声器箱体50的通孔53中。
已经到达后盖20的振动通过螺钉3C被传输至机壳10,螺钉3C安装在从机壳10的两个内侧伸出的后盖连接凸台12和位于后盖20两边的机壳连接凸台22上,然后该振动沿着机壳10和与之装配在一起的后盖20的接触面(图3的“B”部分)。于是由固定在CPT连接凸台11上的螺钉3A,被传输至机壳10的振动又被传到CPT耳柄2上,并且通过CPT1与机壳10的接触面(图3的“A”部分)到达装在CPT上的障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电子株式会社,未经LG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205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