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合成纤维纱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6121003.6 | 申请日: | 1996-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462C | 公开(公告)日: | 2002-02-20 |
发明(设计)人: | 洪锡珉;金承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白宝铉;大松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6M13/00 | 分类号: | D06M13/00;D02G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立平 |
地址: | 韩国大***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成纤维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液体处理转换合成纤维纱材料的性能,而制备新颖合成纤维纱的方法及该合成纤维纱。该合成纤维纱具有丝绸般的手感和明亮度、优异的显色性能、深厚的色泽、优异的吸湿性及抗静电性能。
发明背景
在各种合成纤维纱中聚酯纤维通常具有重量轻、易于缝制加工、可在常温下染色、以及具有优异的吸收性和显色性能等。然而,因其缺乏丝质的手感而在使用上受到限制。
特别是,用作高丽族(korean)的服装面料存在很多问题。因为,在服装的缝制和裁剪时,高丽族的服装一般使用加捻的、热熔粘合的丙烯腈长丝;或者,由于其原料的缺乏,所述的服装材料纤维在热加工时用120℃熔融。
而且纱线速度仅为100m/min,这样慢的热粘合加工速度导致产率的降低和成本的增加。
另外,织物在染色过程中的性能转换工序每米需时约30分钟,而又会因手感的下降和色泽的变化而导致疵点的产生。
你可以看到薄型织物是无法加工的。许多消费者也抱怨,当他们所买的服装经过大约五次洗涤之后,服装的加工质量即下降。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令若干根单丝的合成纱的表面稍微熔融、固化,获得由多根单丝形成的复丝。
此时,在所述的单丝之间形成了微小的空间,可将功能性物质嵌入这些空间,使该合成纤维纱具有优异的染色性能、吸湿性能及保暖性能等。特别是,所获得的丝质的手感和明亮度使该合成纤维纱适宜于制作各种衣料。
发明目的和简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在于以适当的张力拉出由多根单丝组成的合成纤维纱。
在一固定温度下加热拉出纱的表面,并使其通过一液体,结果纱中单丝的表面稍微熔融,熔融的长丝被固化成一互为热粘合的复纱。
然后,经洗涤、干燥、及卷绕工序。根据上述的工序,最终完成本发明新颖合成纤维纱的制备过程。
合成纤维的预热温度约为60-180℃,用于熔融所加热的原始纱线表面的液体组成为酒精与金属盐的混合物。
如此,即可将所需的处理物质(如抗紫外线剂,阻燃剂等)添加入溶剂中。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本发明加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本发明新颖合成纤维纱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1)合成纤维纱,(2)第一给棉(传输)罗拉,(4)洗涤筒,(6)热空气干燥室,(8)加热器干燥室,(10)第二给棉罗拉,(12)处理部分,(14)第二洗涤筒,(16)热空气干燥室,(18)第三给棉罗拉,(20)加热器干燥室,(22)性能转换处理部分,(24)洗涤筒,(26)热空气干燥室,(28)加热器干燥室,(30)拉丝罗拉,(31)加油槽,(32)卷绕部分,(34)空隙。
发明的详细说明
根据加工过程示意图,详细说明实施例的过程如下。
在一适当张力下,通过第一给棉罗拉(2),以约为600m/分的速度,拉出由若干根长丝组成的合成纤维纱(1)。然后,通过第一洗涤筒(4)除去纤维上的油性物质和杂质。
经洗涤的合成纤维纱(F)通过一热空气干燥室(6)和加热器干燥室(8)。此时,加热器干燥室(8)的温度保持在60-180℃以便对纤维纱适当地加热长丝。
该纤维纱再通过第二给棉罗拉(10),进入第一处理装置。此时,对该纤维纱中长丝的表面施加第一处理剂,然后洗涤和烘干。
即在处理部分(12),对该长丝(F)的表面施加的第一处理液剂是一种金属盐和醇的液剂,其温度须在约40℃。理想的混合比例为金属盐15-25%,醇75-85%。
这时,在处理部分(12)可分别很有效地将如抗紫外线剂、阻燃剂及吸湿剂等功能性物质添加入该混合液体。
通过上述的处理工序,尼纶长丝的表面由于金属盐和醇的混合液体而稍有熔融,这些单丝将互相热粘合起来。但设若果将此条件一直维持下去,熔融过程就会持续下去。
因此,在其后应紧接着有一洗涤过程,以防在液剂进行热粘合至一定程度之后,熔融过程还连续进行下去。洗涤之后,除去的是溶剂,留于空隙(34)中的功能性物质以胶状物留下来,这些物质在水中是不分解的。
这样,在第二洗涤筒(14)中,即可去除在处理部分(12)经金属盐和醇的混合液体处理之后,长丝表面上的混合液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白宝铉;大松产业株式会社,未经白宝铉;大松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210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氧化物半导体热敏电阻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高精度深小孔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