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声器的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6121447.3 | 申请日: | 1996-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85568A | 公开(公告)日: | 1998-06-24 |
发明(设计)人: | 胡桂林;崔正黔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桂林;崔正黔 |
主分类号: | F24F13/24 | 分类号: | F24F13/24 |
代理公司: | 贵州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李大刚 |
地址: | 550001***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声器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消声器的制作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制造,组装、拆卸的消声器制造方法。
目前使用的各种消声器很多,这些消声器一般是利用消声孔或消声槽、或消声孔和消声槽的结合来达到消声目的,消声孔和消声槽的加工是很麻烦的事情。尤其是消声孔的加工,要想达到好的消声目的,又不使结构太复杂,消声孔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有的消声器为了避免使用消声孔,采用了其他结构形式,但又使消声器构造显得比较复杂,有的在组装使用时相当麻烦。因此。现有的消声器普遍存在着或结构较复杂,或组装较烦琐、或制作成本较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容易,组装,拆卸方便的消声器的制作方法。此方法制造的消声器的构造主要包括壳体和内孔,消声原理是使发声器发出的声音在壳体内反复折射衰减,从而达到消声目的。
本发明的主要内容如下:
A、根据此方法制作的消声器的构造主要包括壳体和内孔;
B、内孔的截面形状与发声器出口的截面形状相同;
C、在满足B项条件下:
C-1:内孔的位置可以与壳体的端部平齐,此时内孔的截面积只须小于发声器端口内壁的延长线围成的截面积,同时内孔与壳体的内壁最小距离不得少于1mm。
C-2:内孔的位置也可低于壳体的端口位置,呈凹状,内孔的上沿与壳体(1)的端口锥度联结;此时内孔的截面积须小于发声器端口内壁的截面积。
上述的消声器的制作方法中,所述的消声器构造还可包括一个导声装置,导声装置的出口截面形状与内孔截面形状相同;导声装置的端部与内孔下沿的距离不小于0.1mm。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制作的消声器的构造主要是一个壳体和一个消声器的内孔。制作方法主要是使消声器的内孔被包容在发声器出口的内壁延长线内,并与发声器的出口保持一定距离,以使发声器发出的声音在消音器的壳体内发生反复折射,不断衰减,从而达到消声的目的。本发明简化了消声器的构造,不使用消声孔和消声槽,在设计上利用调整消声器内孔与发声器的配合关系,达到了很好的消声效果。本发明制作的消声器,具有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成本低,消声效果好,组装容易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燃油炉、喷气管道等需要消声处理的场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构造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种构造的示意图。
本发明的消声原理为;发声器的声音是沿发声器出口的内壁向外传输,因此只需对发声器出口的内壁延长线即发声器的声音传插通道进行消声处理,就可达到对发声器进行消声的目的。本发明的处理方法是,使制作的消声器的内孔与发声器的出口保持一定距离并使消声器的内孔被包容在发声器出口的内壁延长线内,并使发声器发出的声音在消音器的壳体内发生反复折射,不断衰减,从而达到最后消声的目的。
本发明的主要内容如下:
A、根据此方法制作的消声器的构造主要包括壳体和内孔;
B、内孔的截面形状与发声器出口的截面形状相同;
C、在满足B项条件下:
C-1:内孔的位置可以与壳体的端部平齐,此时内孔的截面积只须小于发声器端口内壁的延长线围成的截面积,同时内孔与壳体的内壁最小距离不得少于1mm。
C-2:内孔的位置也可低于壳体的端口位置,呈凹状,内孔的上沿与壳体(1)的端口锥度联结;此时内孔的截面积须小于发声器端口内壁的截面积。
上述的消声器的制作方法中,所述的消声器构造还可包括一个导声装置,导声装置的出口截面形状与内孔截面形状相同;导声装置的端部与内孔下沿的距离不小于0.1mm。
附图1所示结构为针对上大下小的开放式出口的圆锥形发声器(如燃油式气化炉的喷头)所制作的消声器。制作时,消声器内孔(2)的直径可小于或大于发声器喷头外径,但内孔的截面形状与发声器出口的截面形状须相同,内孔的截面积只须小于发声器端口内壁的延长线围成的截面积,同时内孔与壳体的内壁最小距离不得少于1mm。安装时,将消声器的筒体(1)套在发声器的喷头上,内孔(2)的下沿与喷头端部保持一定距离,必须大于0.1mm,内孔(2)直径制作的不一致性,可通过调整内孔(2)的下沿与喷头端部的距离达到消声效果的一致性。内孔(2)的下沿与喷头端部的距离的调整可以通过螺纹或垫片等方式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桂林;崔正黔,未经胡桂林;崔正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214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