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削茧机无效
申请号: | 96122354.5 | 申请日: | 1996-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614A | 公开(公告)日: | 1997-11-26 |
发明(设计)人: | 但功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但功能 |
主分类号: | A01K67/04 | 分类号: | A01K6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重庆市北***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削茧机 | ||
我国的丝绸,历史悠久,在国际上享有盛名,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我国的丝绸纺织品畅销世界各地;然而我们的养蚕制种生产方式还停留于手工作业中。在制种工作中,削茧非常重要,它关系到蚕种质量的好坏,如果蛹子不能及时削出,蚕蛹在蚕茧里蜉化成蛾,咬开蚕茧,便不能杂交制种。削茧需要较多人在,工人们用刀子将茧子一个个削开,抖出蛹子,工效很低,延误制种,蚕蛾报废的情况时有发生,给蚕种生产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八十年代我国曾引进日本研制的削茧机,它的工作原理是在链条上固定夹块,夹紧茧子,进茧时人工用手把茧子抹入夹子,削后蛹子,茧壳不能分开,该机为半自动化削茧,工效较低。我国曾参照开发出同类机型,因其不能自动上茧和分离蛹子和茧壳,工效低,操作工人劳动强度大而不能推广。
我们研究的全自动化削茧机,完全不同于上述机型,它能将进茧、削茧、脱蛹、分离茧壳等工序自动完成。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中的削茧机原理图,叙述该机的工作原理:
一、分离上茧部分
由皮带轮(2)带动偏心轴(9)推动摇杆(10)、摇杆往复运动振动料槽(11),多个由宽至窄槽子,使茧子排列成行进入分料斗(12),受旋转板上固定的凸轮(15)的作用力,连杆机构(14)运动使其分料斗及茧斗控制门(13),向相反方向张开,料斗短,只容纳一个茧子,并将它翻入旋转板内的茧座(18),由于茧斗转动翻茧时尾部上转,可逐个分开茧子。
二、旋转削茧部分
电机(1)作工,经减速器(3)减速,由皮带轮带动工作轴(19)转动,固定在轴上的旋转板(5)随之转动,弯(7)穿过旋转板上的导孔定位,经过凸轮(8)变位,再由弹簧(6)复位,从而使固定在弯轴上的多个夹片(17),与对应的茧(座8),经过园盘削刀(16)时夹紧。
三、脱蛹分离茧壳
夹片与茧座夹紧的茧子削开茧盖,旋至下方,蛹子从壳中掉出,经隔板(21)滑出收集。茧壳继续转至平衡板(4)的位置,凸轮使其夹片松开,茧壳从倾斜的板面上滚过,因其不同重量可分开已脱蛹的空茧壳和未脱蛹的重茧子,分开收集清理。
该机为自动化削茧机,工效显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但功能,未经但功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223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塞式漏水篓
- 下一篇:一种代替可变电阻器的模拟开关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