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磨损自动补偿轴节技术无效
申请号: | 96122952.7 | 申请日: | 1996-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80783A | 公开(公告)日: | 1998-05-06 |
发明(设计)人: | 姜牧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牧 |
主分类号: | F01L1/02 | 分类号: | F01L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61006 ***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磨损 自动 补偿 技术 | ||
本发明属机械领域
四冲程发动机正时链条的磨损伸长,将致使气门的开闭与活塞相位匹配的越来越严重的失衡,发动机性能将不断恶化,表现为油耗增加,动力变差,噪音增大等。
对于摩托车来说,国产优质链条的寿命约在1万公里左右,进口链条由于选材及工艺手段等原因,寿命要长于国产链条,可达1.5-2万公里,过于频繁的更换给使用者带来了许多不便,也易于损伤发动机。由于传统链条的构造特点,从本质上就决定了链条的渐变磨损伸长,也就不可避勉的导致发动机恶化的渐变,正时链条的更换周期也就是发动机性能由较佳到逐渐恶化的周期。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从本质上改变链的磨损机制,彻底解决链条的磨损伸长问题,使正时链条在运行过程中,虽不断磨损也能保持精确的节距,以确保发动机一直工作在最佳的配气状态,链条的寿命由原来的1-2万公里,增致5-10万公里。
本发明的技术关键在于,将链条中轴销与轴筒的结合面,由柱面改为锥柱面,并增设补偿磨损垫圈(或台状突起)及弹簧、分别按装在轴筒两端。
基本工作原理为:在使用过程中,轴销与轴筒磨损的同时,补偿磨损垫圈也被磨损,在弹簧的弹力推动下轴筒向补偿磨损垫圈方向产生位移,该位移会使轴筒与轴销间磨损间隙趋于减小。如果合理的选择补偿磨损垫圈(或台状突起)的合金材料,轴销与轴筒间的磨损间隙恰能被完全补偿(基本不变),链条的节距也就能被精确的保证。
本发明的特点在于,不回避磨损,利用合理的结构,以磨损来抵消磨损,不但能用于改进正时链条,也能改进发动机曲轴及其它机械等设备中的转动轴节部位。
下面结合附图,就本发明的几个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一]磨损自动补偿轴节技术原理示意图
[图二]磨损自动补偿链条结构示意图
[图三]磨损自动补偿曲轴结构示意图
如[图一]所示,轴销(1)与轴筒(2)的结合面为锥柱面,它们可相对转动,当轴销(1)与轴筒(2)磨损的同时,补偿磨损垫圈(3)(或台状凸起)也被磨损变薄,在弹簧(4)的弹力的推动下,轴筒(2)相对于轴销(1)向补偿磨损垫圈(3)的方向产生位移,其结果,缩小了轴销(1)与轴筒(2)之间的磨损间隙,如果垫圈(3)的合金材料选取适当,轴销(1)与轴筒(2)之间的磨损间隙恰能被完补偿(保持不变)。补偿磨损垫圈(3)也可以与轴销(1)或轴筒(2)组件固为一体,形成台状突起。弹簧(4)也可以是片状,钮转状等其它形状。
如[图二]所示,补偿原理与[图一]完全一样,由于空间有限,弹簧(8)易选取为片状的,(5)为轴销,(6)为轴筒组件,(7)为补偿磨损垫圈,即可是独立的,也可与轴销(5)与轴筒组件(6)固为一体形成台状突起。轴销(5)与轴筒组件(6)的结合面为锥柱面。
如[图三]所示:补偿原理与[图一]完全一样,轴销(9)与边杆端孔(10)的结合面为锥柱面,(11)为补偿磨损垫圈,即可是独立的,也可与轴销(9)或边杆(10)固为一体,形成台状突起,(12)为弹簧,形状可以是片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牧,未经姜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229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病治病的电热毯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纤维制品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