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红外传感器无效
申请号: | 96123111.4 | 申请日: | 1996-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57C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03 |
发明(设计)人: | 成田幸辅;糴川淳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G01J1/04 | 分类号: | G01J1/04;H05K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政权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传感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外传感器,用于进行非接触式温度检测和人体检测,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将红外滤色器与壳体的窗口粘合及固定的技术。
这类红外传感器包括其主要部分如图6略示的一种,以及一种第一种已有技术的红外传感器,包括平板型红外滤色器1(其在平面图中为矩形)以及由金属制成的壳体4,壳体中有一矩形窗口2使红外滤色器1外表面朝外暴露,该窗口经一台阶部分3形成,而传感器元件(未画出)设置在壳体内部,红外滤色器1有一绝缘层(未画出),粘附到其内外表面,并且把红外滤色器1的端面粘合和固定到台阶部分3的内表面,这由采用一种导电粘合剂5,诸如含碳环氧类树脂来实现。
此外,其它红外滤色器包括其主要部分的结构如图7所示一种,以及一种作为第二种已有技术的红外传感器,包括类似于上面的红外滤色器1以及一壳体7,在壳体中形成一用于容纳红外滤色器1的在平面图中为矩形的窗口6。组成红外传感器的红外滤色器1用导电粘结剂5粘合和固定到窗口6表面。附带指出,每一红外滤色器1、台阶部分3和窗口6的矩形形状当然不是唯一的,也可以是圆形等形状。
当粘合和固定按照第一种和第二种已有技术组成的红外滤色器1的端面,以及台阶部分3的内面或窗口6的端面时,导电粘结剂5用一已有的分配器(未画出)直接注入到在内面和端面之间形成的空间S内,或者,把一种低粘性的导电粘结剂5预先加在壳体4(7)的内表面上,然后,利用导电粘结剂5自身的流动性使其灌入空间S。通常在准备用于注入导电粘结剂5时,在环氧树脂型树脂中含有高结构(high structure)的碳,而在准备用于灌入的低粘性导电粘结剂5时,在环氧树脂型树脂中含有低结构(low structure)的碳。
但是,当导电粘结剂5直接注入起粘结和固定作用时,仍然有着诸如粘结装置(未画出)的结构变得复杂和昂贵等不便,因为必须确保空间S对于分配器位置的准确性。而当位置不够准确时,导电粘结剂5粘结到红外滤色器1的表面,由此引起传感器功能的降低。
另一方面,当灌入低粘性的导电粘结剂以起到粘结和固定作用时,不会引起与采用分配器有关的不便,但是,导电粘结剂5在某些操作条件下可能会不流入空间S,造成红外传感器中密封不足。而且,当大量的导电粘结剂5被用来确保充分的密封条件时,导电粘结剂5会溢出并粘到红外滤色器1的表面,这样也会降低传感器的功能。
考虑到这些不便而作出本发明,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红外传感器,它能靠灌入导电粘结剂利用其自身的流动性,确保充分的密封条件,而没有降低传感器作用的危险。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红外传感器,它包括:平板型红外滤色器以及一壳体,其中,在壳体中形成用以容纳所述红外滤色器并使所述红外滤色器的外表面向外暴露的窗口,所述红外滤色器的端面和所述窗口的端面由导电粘结剂粘合和固定,所述红外传感器还包括在所述壳体上形成的通道,所述通道将加到所述壳体内表面上的导电粘结剂引向由所述红外滤色器的端面与所述窗口的端面所夹的空间内。
按照本发明,上述通道是在所述壳体沿所述窗口的端面的内表面上形成的凹槽部分。
按照本发明,上述通道是在所述壳体沿所述窗口的端面的预定位置处形成的裂缝部分。
如上所述,在按照本发明的红外传感器中,导电粘结剂靠其自身流动性选择壳体的凹槽部分或狭缝部分所形成的通道并在其中流动,在沿凹槽部分或狭缝部分流动后完全填满该空间,所以,灌入导电粘结剂靠其自身的流动性的流动能确保粘结和固定的红外滤色器和壳体充分的密封条件,由此得到避免降低传感器性能的优点。
下面,参见附图叙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按照第一实施例的一种红外传感器的主要部分结构剖视截面图,
图2是主要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按照第二实施例的红外传感器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剖视截面图,
图4是主要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5是主要部分一种变化的示意图,
图6是按照第一种已有技术的红外传感器的主要部分结构的简化截面图;
图7是按照第二种已有技术的红外传感器的主要部分结构的简化截面图。
附带指出由于这些红外传感器的整体结构基本与已有技术中的相同,图1至5中与被引用的图6、7中所示相同的元件和部件用同样标号表示,并略去对其详细叙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231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相制备脂族α,Ω-氨基腈
- 下一篇:用于织机的选纬和送纬纱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