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统计丙烯共聚物的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和含该共聚物的多层可热合片材无效
申请号: | 96123915.8 | 申请日: | 199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352A | 公开(公告)日: | 1997-10-08 |
发明(设计)人: | R·米基尔斯基;V·德布劳维;M·维尔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尔维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4 | 分类号: | C08L23/14;C08J5/1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大建 |
地址: | 比利时***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统计 丙烯 共聚物 组合 及其 制造 方法 多层 可热合片材 | ||
本发明涉及基于统计丙烯共聚物的组合物。尤其涉及含有两种不同组成的统计丙烯共聚物的并显示相对高的熔点和相对低的热合温度的组合物。最后本发明涉及多层可热合片材,所述组合物组成片材的可热合层。
人们已经知道使用含有几个重量百分数乙烯的统计丙烯共聚物用于制造包装用多层片材的可热合层(也称热合层),多层片材的中心层是结晶丙烯聚合物,它一般进行双轴取向(称BOPP薄膜)。为了降低这些共聚物的热合温度以及改进片材的光学性能,除丙烯和乙烯外,含有第三共聚单体(优选是1-丁烯)的统计共聚物可代替它。
这些共聚物的缺点之一是在给定热合温度下(下文简称ST),熔融温度(下文简称MT)对于在制造片材的某些机器上使用时太低,由此产生粘合这些机器的辊的问题。
人们已进行各种努力使用含有含由乙烯和/或1-丁烯衍生的可变量单体单元的两种丙烯共聚物的组合物来克服这些缺点。
可以提及的叙述所述组合物的文献例子是:EP-B-02637/8,该专利描述了基于丙烯聚合物的微结晶组合物,包含:
*60-95%(重量)统计共聚物,该共聚物由97-86摩尔%丙烯,0.5-6摩尔%乙烯和2-13摩尔%C4-C20α-烯烃组成,α-烯烃与乙烯和所引入的α-烯烃的总数为摩尔比是0.3-0.9;
*40-5%(重量)统计共聚物,该共聚物由10-90摩尔%丙烯和90-10摩尔%C4-C20的α-烯烃组成;
EP-A-0483523,该专利描述了基于结晶丙烯共聚物的组合物,包含(重量%):
*30-65%含有98-80%丙烯的丙烯和C4-C8α-烯烃的共聚物,和
*70-35%由丙烯和乙烯,以及任意的2-10%的C4-C8α-烯烃组成的共聚物,所述共聚物在无C4-C8α-烯烃存在下含有2-10%乙烯和在C4-C8α-烯烃存在下含有0.5-5%乙烯;
文献EP-A-0674991,该专利描述比在前述文献中所叙述这些更适合,用于墨水印刷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重量%):
*20-60%由丙烯和乙烯(含1-5%乙烯)组成的共聚物;
*80-40%由丙烯与乙烯和C4-C8α-烯烃组成的共聚物,乙烯含量在1-5%之间,C4-C8α-烯烃含量在6-15%之间。组合物中总乙烯和α-烯烃含量分别在1-5%和2.4-12%之间。
但是,在这些文献中所述组合物不能同时在MT和ST之间显示最佳平衡,以及可溶于有机溶剂例如二甲苯和己烷的级分含量足够低。由于此原因,当这些组合物被用于成型片材时呈现出例如与用于此操作的机器的辊粘合的问题或在此操作期间与烟雾放出有关的问题。
此外,用这些组合物得到的片材不总是显示最佳的光学性能(光泽度和透明度)和优异的机械性能。
在某些情况下,另外还观察到添加剂可能渗移到片材的表面,由于渗移阻止这些组合物被用于食品包装。最终,这些组合物对印刷适用性不总是满意。
现在已经发现基于含有由乙烯和1-丁烯衍生的单体单元的统计丙烯共聚物的特定组合物,使它有可能满意解决以上列举的所有问题。
所以,本发明主要涉及基于丙烯聚合物的组合物(组合物(C)),包含:
*68-80%(重量)统计丙烯共聚物(共聚物A),它含有12-20%(重量)由1-丁烯衍生的单元和0-2%(重量)由乙烯衍生的单元,和
*32-20%(重量)统计丙烯共聚物(共聚物(B)),它含有0--15%(重量)由1-丁烯衍生的单元和1-8%(重量)由乙烯衍生的单元,两种共聚物(A)和(B)的组成是不同的。
为了简要说明,术语“由丙烯衍生的单元”,“由1-丁烯衍生的单元”和由乙烯衍生的单元”下文将分别由简化“C3”,“C4”和“C2”代替。
通常观察到含有较多的共聚物(A)的组合物(C)导致与用来制造片材的机器的牵引辊粘结,而较低量的共聚物(A)导致组合物(C)具有过高S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尔维公司,未经索尔维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239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