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合成层压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6180040.2 | 申请日: | 1996-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07C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24 |
发明(设计)人: | M·D·艾卡特;R·L·古德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斯曼化学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8 | 分类号: | B32B27/0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景朝,杨厚昌 |
地址: | 美国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成 层压 结构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合成层压结构,其中包括:
(A)外层,包括一种基本上是透明的、固有粘度为约0.5~约1.2dL/g的共聚多酯;
(B)印刷或着色的薄膜层,它具有正反表面,其中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经着色或印上图案的;
(C)底层,它与薄膜层相邻配置,包括一种选自由聚氯乙烯和共聚多酯组成组中的聚合物;以及
(D)层压增强剂层,它包含一种夹在外层和薄膜层之间并能使两者粘合的聚氨酯,其特征在于基本上不存在可见的空气囊或不连续的粘合;
而其中共聚多酯包括:
(1)二羧酸组分,包括至少80摩尔%的对苯二甲酸或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重复单元;和
(2)二元醇组分,包括98~1摩尔%的乙二醇和2~99摩尔%的环己烷二甲醇的重复单元,以100摩尔%的二羧酸和100摩尔%的二醇计。
2.权利要求1的合成层压结构,其中共聚多酯的二醇组分包括67~75摩尔%的乙二醇和33~25摩尔%的1,4-环己烷二甲醇的重复单元。
3.权利要求1的合成层压结构,其中层压增强剂层被配置在所说的外层和所说的印刷或着色的薄膜层之间以及在所说的底层和所说的印刷或着色的薄膜层之间。
4.权利要求1的合成层压结构,其中印刷或着色的薄膜层上的图案是用溶剂型油墨印刷的。
5.权利要求1的合成层压结构,其中印刷或着色的薄膜层系由选自聚氯乙烯和共聚多酯组成的组中的聚合物制造的。
6.权利要求1的合成层压结构,其中外层的厚度为约0.127~约12.7mm。
7.权利要求1的合成层压结构,其中印刷或着色的薄膜层的厚度为约0.025~约0.254mm。
8.权利要求1的合成层压结构,其中底层的厚度为约0.127~约24.1mm。
9.权利要求1的合成层压结构,还包括置于外层表面上的硬表皮层。
10.权利要求9的合成层压结构,其中硬表皮层为双层薄膜。
11.权利要求9的合成层压结构,其中硬表皮层选自紫外线固化或电子束固化的交联的丙烯酸酯,真空固化或紫外线固化的聚氨酯,紫外线固化或电子束固化的含硅丙烯酸酯,热固化的聚氨酯或塑料溶胶,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12.权利要求1的合成层压结构,其中印刷或着色的薄膜层具有天然建筑材料的图案。
13.权利要求12的合成层压结构,其中天然建筑材料为木材。
14.权利要求12的合成层压结构,其中天然建筑材料为石材。
15.一种制造合成层压结构的方法,其中包括:
I.将包含聚氨酯的层压增强剂以无规的或均匀的图案形式分布在外层的第一表面和印刷或着色的薄膜层的第一表面之间,结果形成夹在外层第一表面和薄膜层第一表面之间的基本上不连续的层压增强剂层,外层包括一种基本上透明的、固有粘度为约0.5~约1.2dL/g的共聚多酯;
II.将包含一种选自由共聚多酯和聚氯乙烯组成组中的聚合物的底层配置在相邻薄膜层的第二表面上,这样以致使外层和薄膜层及夹在其间的层压增强剂与底层就处于叠置关系;以及
III.对被叠置的外层、薄膜层和底层施以足够的热和压力,以便引起层压增强剂流动并被分布在外层和薄膜层之间,形成基本上是连续的层而在外层和薄膜层之间形成粘合,其特征在于基本上不存在可见的空气囊和不连续的粘合;
而其中共聚多酯包括:
(1)二羧酸组分,包括至少80摩尔%的对苯二甲酸或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重复单元;和
(2)二元醇组分,包括98~1摩尔%的乙二醇和2~99摩尔%的环己烷二甲醇的重复单元,以100摩尔%的二羧酸和100摩尔%的二醇计。
16.权利要求15的方法,其中层压增强剂是采用喷涂法被分布的。
17.权利要求15的方法,其中层压增强剂是采用溅涂法被分布的。
18.权利要求15的方法还包括处在底层和薄膜层第二表面之间的层压增强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斯曼化学公司,未经伊斯曼化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8004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抑制阿尔茨海默症的药物
- 下一篇:空时二维多波束自适应信号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