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放电灯点灯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6190155.1 | 申请日: | 1996-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03C | 公开(公告)日: | 2000-08-16 |
发明(设计)人: | 中村俊朗;加藤晋央;滨田英毅;丸山亮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B41/00 | 分类号: | H05B41/00;F21S15/00;H01R33/96;B60Q1/0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姜郛厚,董江雄 |
地址: | 日本大阪***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灯 点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车辆用前照灯装置等的放电灯点灯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卤化物灯等放电灯不仅亮度大、而且能呈点光源,所以正在研究将其用于车辆用前照灯,现已进入实用化阶段。
如图33所示,迄今已知的放电灯点灯装置的基本结构是将放电灯55的灯头部56装在通过高压导线53与触发电极52连接的插座54中。如图34所示,用于汽车的前照灯时,是将上述插座54固定在支撑在灯体57内的反射板58的中央部,同时将触发电极52固定在灯体57的底壁上表面上,而将反相器59固定在灯体57的底壁下表面上,并用高压导线60连接触发电极52和反相器59。
如图33所示,插座54有外周电极54a和中央电极54b,装上放电灯55时,上述外周电极54a与在灯头部56上形成的外周电极56a接触,上述中央电极54b与灯头部56的中心电极56b接触,通过将由装在触发电极52内的脉冲变压器61产生的例如数十kV大小的高压脉冲加在放电灯55上,使放电灯55放电点亮。
在上述结构中,在未安装放电灯55的状态下,如果电源被接通,则由于触发电极52产生的高压脉冲使插座54的中央电极54b与外周电极54a之间产生放电,这往往成为插座的损伤或事故的原因。
与此不同,例如在特开平4-293630号公报中提出了不使用插座的形式,但具有联锁功能部,该联锁功能部能通过将放电灯固定在灯具上的连接件与灯具的放电灯插入部接触,判断放电灯的有无,当没有放电灯时便停止输出高电压。
可是,该放电灯点灯装置中的灯具或固定连接件必须具有开关功能。
发明的公开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变更灯具等就能在未连接放电灯的状态下防止加上高电压的放电灯点灯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上述目的放电灯点灯装置小型化、组件化、适用于车辆用前照灯装置等的放电灯点灯组件。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本发明的放电灯点灯装置备有连接放电灯的灯座;与电源连接、向灯座输出电压的稳压电路;连接在稳压电路和灯座之间、在放电灯放电开始前进行激活而产生开始放电所需要的高电压,放电开始后不被激活的起动电路;以及随着放电灯安装或未安装到灯座上而动作,当放电灯未安装到灯座上时便不激活起动电路的装置。即,只有当放电灯未安装到灯座上时才不激活起动电路。
上述稳压电路例如在使放电灯起动即开始放电时,才输出激活起动电路所需要的高电压(第1电压),放电开始后,不激活起动电路,而且输出维持放电灯的放电所需要的比第1电压低的电压(第2电压)。这时,只有当放电灯未安装到灯座上时,即使稳压电路输出了第1电压,但通过不激活电路起动电路也不被激活。
这里,就最广范的意义来说,不激活这一术语意味着起动电路的输出达不到使放电灯点亮所需要的高压,更具体地说,实际加在起动电路上的电压低到不会使起动电路工作的程度,还包含将稳压电路和起动电路之间的连接切断。
该不激活电路最好与灯座构成一个整体而能与放电灯的安装或未安装直接联系。但也可以设在起动电路一侧,还可以介于起动电路和灯座之间。
不激活电路的最简单明了的形态是相对于灯座的一对主电极,设置辅助电极,使这些电极具有开关功能,且能与放电灯的安装或未安装连动。
该一对主电极和辅助电极的组合,可考虑采取各种形式,另外,还可使高电压阻止装置与辅助电极连系,在未安装放电灯的状态下,利用高电压阻止装置,使起动电路的输出达不到高电压。
通过将灯座和作为起动电路的触发电极收容在一个外壳中实现组件化,来达到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
该放电灯点灯组件能直接安装在放电灯的反射板或灯体上,不需要进行用高压导线连接灯座和触发电极的作业,同时能大幅度简化安装作业。
该放电灯点灯组件最好如上所述,内部装有不激活电路,当未安装放电灯时,在灯座的电极之间不发生放电。
组件化的形式有多种,灯座部、触发电极的主电路和构成触发电极的一部分的功率变压器这三者如何配置,根据需要而有所不同。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断面说明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放电灯点灯装置的电路结构的方块电路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上述第1、第2实施例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说明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901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