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粘合的乙烯共聚物树脂组合物和使用它的层压材料无效
申请号: | 96191048.8 | 申请日: | 1996-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610C | 公开(公告)日: | 2003-03-05 |
发明(设计)人: | 河内秀史;泽田有史;田中晴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23/08 | 分类号: | C08L23/08;C08L51/06;C08F4/64;B32B27/3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白益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合 乙烯 共聚物 树脂 组合 使用 层压 材料 | ||
1.一种粘合的乙烯共聚物树脂组合物〔Ia〕,包含:
70-95重量%用不饱和羧酸或其衍生物接枝改性包含35-98重量%乙烯和3-20个碳原子α-烯烃的长支链乙烯/α-烯烃共聚物(A1)获得的改性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A2),该共聚物(A2)的接枝量为0.1-5.0重量%,或者70-95重量%未改性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A1)和改性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A2),所述长支链乙烯/α-烯烃共聚物(A1)是使用包含含环戊二烯基骨架配位体的第IV族过渡金属化合物(a)和有机铝氧化合物(b)的烯烃聚合催化剂制得的,和
5-30重量%增粘剂〔B〕,该增粘剂〔B〕选自脂族烃树脂、芳烃树脂、脂族/芳族共聚合烃树脂、脂环烃树脂、合成萜烯烃树脂、萜烯烃树脂、苯并呋喃-茚烃树脂、低分子量苯乙烯树脂和松香烃树脂;
其中乙烯/α-烯烃共聚物(A1)具有如下性质:
密度(d)为0.850-0.895g/cm3,和
在190℃、负载2.16kg下熔体流动速率(MFR)为0.01-200g/10min;和
组合物〔Ia〕具有如下性质:
密度(d)为0.870-0.900g/cm3,
在190℃、负载2.16kg下熔体流动速率(MFR)为0.1-100g/10min,
由X-射线衍射法测得的结晶度小于40%,和
以组合物的总量计,接枝量为0.0001-5重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的乙烯共聚物树脂组合物,它还包含:
1-30重量%选自下述物质中的至少一种组分:
(C1)使用包含第IV族过渡金属化合物和有机铝化合物的烯烃聚合催化剂制得的乙烯均聚物,该均聚物的密度(d)为0.900-0.970g/cm3,在190℃、负载2.16kg下熔体流动速率(MFR2)为0.01-100g/10min,由X-射线衍射法测得的结晶度不小于30%,
(C2)使用与共聚物(C1)所用的相同催化剂制得的包含乙烯和3-20个碳原子α-烯烃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该共聚物的密度(d)为0.900-0.970g/cm3,在190℃、负载2.16kg下熔体流动速率(MFR2)为0.01-100g/10min,由X-射线衍射法测得的结晶度不小于30%,
(C3)用不饱和羧酸或其衍生物接枝改性乙烯均聚物(C1)获得的改性的乙烯均聚物,和
(C4)用不饱和羧酸或其衍生物接枝改性改性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C2)获得的改性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
所述组合物包含选自组分(A2)、(C3)和(C4)中的至少一种组分,并且组分(A1)、(A2)、(B)、(C1)、(C2)、(C3)和(C4)的总量为100重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的乙烯共聚物树脂组合物,其中未改性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A1)具有如下性质:
熔体张力(MT(g))和在190℃时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满足下述关系:
MT>1.55×MFR2-1.09,
在190℃、负载10kg下的熔体流动速率(MFR10)与在190℃、负载2.16kg下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之比(MFR10/MFR2)为7-50,
表明共聚合单体序列分布的无规度并由下式确定的B值为0.9-2,
B=POE/2PO·PE
其中PE是共聚物中所含的乙烯单元的摩尔分数,PO是共聚物中所含的α-烯烃共聚物单元的摩尔分数,POE是共聚物中乙烯/α-烯烃序列与全部双序列的比率,和
由X-射线衍射法测得的结晶度不大于30%。
4.一种层压材料,它包含三层层结构或包括所述三层的四层或更多层层结构,所述三层结构是在熔融状态下将选自聚苯乙烯树脂,ABS树脂和聚丙烯腈树脂中的一种树脂,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的乙烯共聚物树脂组合物和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皂化树脂(EVOH)以此顺序相互叠合,并冷却这些树脂制成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井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三井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9104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流体致动阀
- 下一篇:滤色器和液晶显示器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