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掺磷银催化剂制备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6192526.4 申请日: 1996-03-04
公开(公告)号: CN1178484A 公开(公告)日: 1998-04-08
发明(设计)人: R·迪尔克斯;G·邵纳克 申请(专利权)人: 巴斯福股份公司
主分类号: B01J27/18 分类号: B01J27/18;B01J23/96;B01J37/34;C07C45/38
代理公司: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孙爱
地址: 联邦德国***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掺磷银 催化剂 制备
【说明书】:

发明涉及以混杂磷化合物的银制备掺磷银催化剂的方法。

适用甲醇氧化为甲醛的银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是公知的[参见Urban undSchwarzenberg,《乌尔希化学技术大全》(Enzyklopadie dertechnischen),第3版,Munnich-Berlin,1956年,卷7,页660~663]。在这类方法中,银于电解池内经阳极氧化为银离子,再于阴极上还原为银。电解质通常采用硝酸银及硝酸的水溶液。阴极上生成的粗粒晶态银适于用作由甲醇合成甲醛的催化剂。

据DE-A1166171介绍,在甲醇氧化为甲醛中,若采用下述方法制备的银催化剂,则可获很高的产率,也即:于含氧气流中,先以适当的方式将银加热至500~600℃,随后再经至少两次电解,其时,第一次或初始电解的电流密度在250A/m2(阴极面积)以上,具体为300~500A/m2(阴极面积),并且在最后一次电解中,该值在250A/m2(阴极面积)以下,具体为100~200A/m2(阴极面积)。

据EP-A 0104666介绍,若采用少量磷化合物作为助催化剂加入银催化剂中,则可提高以银催化剂由甲醇制备甲醛的选择性。

在银催化剂作用下将甲醇氧化为甲醛时,采用磷化合物助催化剂所产生的益处也见述于CN-A85100530,EP-A0467169及JP-A38227/83。

EP-A0467169介绍一种固定床催化剂的制备,该催化剂含银晶体层,层内含作为助催化剂的粉状含磷盐。采用这种掺磷固定床银催化剂,则在甲醇制备甲醛中可获很高产率及转化率。

采用磷化合物作为助催化剂制备甲醛的方法一直未能实现工业应用,这是由于,缺乏经济的再生方法,处理由这些方法产生并混有磷化合物的废银催化剂。这些催化剂的再生方法之所以对甲醛制备的经济性重要是由于,催化剂在使用约8周后活性丧失殆尽,空时产率不合要求。

再生以先前介绍的某一方法制备的混有磷化合物的银催化剂,结果得到几乎不适于甲醛工业规模经济制备的催化剂,原因如下:

当常规连续操作装置所用银催化剂用于甲醛的工业生产时,若其活性丧失,则需停止生产,由装置中除去催化剂并换之以具较高活性的再生催化剂。当合成过程重新启动之时,需预热通过催化剂的气相原料物流。为此,对已用过的无磷化合物作为助催化剂的催化剂而言,所需温度为300~350℃。一俟反应开始,因甲醛合成释热可致反应段升温至700℃,则不需进一步预热气相物流。

若采用有磷化合物作为助催化剂的再生催化剂,则需预热气相原料物流至700℃,俾使反应开始。

如此高的气相物流预热温度引致高昂的工业成本,而且,在通常采用的甲醛工业生产装置中并无满足这种要求的装置。

据《格林斯无机化学手册》[Gmelins Handbuch der AnorganischenChemie,Verlag Chemie GmbH,1970年,第8版,第A2部,流水号61,页34~35]介绍,采用熔融法(烤缽冶金法)尽可能提浓粗银,然后再以电解进一步提纯银,可制得纯银。此处,在硝酸银的硝酸水溶液中,银于阳极溶解再沉积于阴极。

烤体冶金法时,粗银于空气中加热至900~1000℃[参见上引文献第7~9页],然而,这种方法仅适用混杂有Pb,Cu,As,Sb,Zn,Se及Te的粗银的提纯。

本发明旨在提供掺磷银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法无先有技术的缺点。

我们已发现,可以如下方法达到该目的,该法包括

a)加热混杂有磷化合物的银至银的液化温度,随后降温到该熔点以下,

b)在盛有电解质水溶液的电解池内,使步骤a)所制银经阳极氧化为银离子,再于阴极上还原为单质银,并且

c)使银晶体剂与细碎的磷化合物接触,磷化合物(P)的熔点或热解温度为 00℃以上。

本发明方法尤为适选的原料为银,以单质磷计,银内含磷或磷化合物0.01~1000ppm,优选为1~100ppm,但基本无诸如Pb,Cu,As,Sb,Zn,Se,Te及贵金属一类的杂质。举例而言,当作为催化剂的银与含磷助催化剂一起用于甲醇氧化为甲醛时,以这种方式掺杂的银便可获得。以这种方式混杂并需再生的催化剂的生成方法见述于诸如CN-A 85100530,EP-A 0467169及JP-A 38227/8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巴斯福股份公司,未经巴斯福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925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