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夹紧力更大的带锁紧件的夹紧机构无效
申请号: | 96192532.9 | 申请日: | 1996-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281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1-31 |
发明(设计)人: | 艾尔弗雷德·罗伯特·埃里克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钴碳化钨硬质合金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29/04 | 分类号: | B23B29/04;B23B3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郑修哲 |
地址: | 美国宾夕***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紧 更大 带锁紧件 机构 | ||
1.一种用于将夹具可拆卸地固定到刀架上的夹紧机构,所述的夹具具有一个与锁紧件相接合的壁,上述的夹紧机构含有:
一个壳体;
一个可在上述壳体内移动的锁紧件;
一个安装在与上述夹具相配合的上述壳体内的筒体,该筒体带有一个用于接纳和导引上述的可移动的锁紧件进入上述筒体壁的孔;
一个可在上述的筒体内沿轴线(A)往复移动的锁杆,该锁杆带有一个锁紧部分,用于移动上述的锁紧件使其进入上述筒体上的孔内而与上述夹具中的一个壁形成楔入与锁紧接合;
其中,上述筒体的孔壁与从上述轴线(A)径向延伸的直线(R)成一定角度而使上述的孔壁可以以一个较小的角度,也就是比上述的孔壁平行于上述的直线(R)时更为平行于上述的夹具中的壁的角度将上述的锁紧件导入上述的夹具壁中,以便通过改进上述锁紧件与上述夹具中的壁的机械接合而增大上述锁紧件与上述夹具之间的锁紧和楔入接合力。
2.一种用于将夹具可拆卸地固定到刀架上的夹紧机构,所述的夹具具有一个与锁紧件形成楔入接合的壁,上述的夹紧机构含有:
一个壳体:
至少一个可在上述的壳体内移动的锁紧件;
一个具有与上述夹具相配合的外表面的筒体,该筒体带有用以接纳和导引上述的可移动的锁紧件进入上述筒体壁的孔;
一个可在上述的筒体内沿轴线(A)往复移动的锁杆,该锁杆带有锁紧部分,以便沿径向将上述的锁紧件移动至进入上述筒体的孔内而与上述夹具中的壁形成具有机械优点的楔入和锁紧接合。
其中,上述筒体的孔壁与从上述轴线(A)径向延伸的直线(R)成一定角度而使上述的孔壁可以以一个较小的角度,也就是比上述孔壁平行于上述直线(R)时更为平行于上述夹具中的壁的角度将上述的锁紧件导入上述的夹具壁中,以便通过改进上述锁紧件与上述夹具中的壁的机械接合而增大上述锁紧件与上述夹具之间的锁紧和楔入接合力。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的锁紧件是一种锁球,上述的孔壁与从上述的轴线(A)径向延伸的直线(R)之间的夹角大于5°但小于20°。
4.根据权利要求3的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夹具中的壁与从上述的轴线(A)径向延伸的直线(R)之间的夹角约为50°~60°。
5.根据权利要求2的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孔壁只是邻近于上述的夹具中的壁的一侧是倾斜的。
6.根据权利要求2的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含有一对上述的锁紧件,而且,上述的筒体含有一对相对的孔,上述的锁杆含有一对相对的锁紧部分,上述的夹具含有一对与上述的锁紧件相接合的相对的壁。
7.根据权利要求2的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孔壁与从上述轴线(A)径向延伸的上述直线(R)成约10°的角,上述的夹具中的壁与上述的直线(R)约成55°的角。
8.一种用于将夹具可拆卸地固定到刀架上的夹紧机构,所述的夹具具有与球形锁紧元件形成楔入接合的壁,上述的夹紧机构含有:
一个壳体;
至少一个可在上述的壳体内移动的锁球;
一个安装在上述的壳体内且具有一个与上述夹具相配合的外表面的筒体,该筒体带有用于接纳和导引上述的可移动的锁球进入上述筒体的壁中的孔。
一个可在上述的筒体内沿轴线(A)往复移动的锁杆,该锁杆带有锁紧部分,用于将上述的锁球沿径向移动至进入上述的孔中而与上述夹具的与从上述轴线(A)径向延伸的直线(R)成一定角度的壁形成机械有利的楔入接合,从而将上述的夹具锁紧到上述的筒体上;
其中,上述筒体的孔壁也与上述的直线(R)成一定角度而使上述的孔壁可以以一个较小的角度,也就是比上述的孔壁平行于上述直线(R)时更为平行于上述的夹具中的壁的角度,将上述的球形锁紧元件导引入上述的夹具壁中,以便通过改进上述球形锁紧元件与上述的夹具中的壁的机械配合而增大上述球形锁紧元件与上述夹具中的壁之间的楔入和锁紧接合力。
9.根据权利要求8的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孔壁与上述径向线(R)之间的夹角为约7°~15°。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夹具中的壁与从上述轴线(A)径向延伸的上述直线(R)之间的夹角为约50°~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钴碳化钨硬质合金公司,未经钴碳化钨硬质合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9253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外涂降压膏
- 下一篇:低膨胀低发气的铸造石英砂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