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电动机和切换电动机电流的继电器的驱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6193389.5 | 申请日: | 1996-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794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2-07 |
发明(设计)人: | 彼特·黑里奇;赫尔姆特·塞瑟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布罗斯尔汽车零件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23/66 | 分类号: | H02K23/6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茂华 |
地址: | 联邦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电动机 切换 电流 继电器 驱动 装置 | ||
1、具有带永磁和极顶的电动机和切换带至少一个电磁体的电动机电流的继电器的驱动装置,包含继电器线圈和继电器衔铁,及带至少一个继电器触点,特别用于电动机汽车中的伺服驱动,其特征在于继电器(2至21)被固定在电动机(1)的极顶(10)中,且电磁的磁力线经永久磁铁(12、13)和电动机(1)的极顶(10)而闭合。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继电器衔铁(21至25)和继电器线圈(31,32,33)在电动机(1)的极顶(10)中绕轴(11,71,72)可旋转地径向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2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继电器衔铁(21至25)由带凹槽的软铁衔铁组成,凹槽用于继电器线圈的励磁器绕组,且继电器衔铁被连到可动隔离的继电器触点(41,42),这些触点根据两固定继电器触点(43至46)之间的继电器线圈(31,32,33)的励磁可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继电器衔铁(21)与电动机(1)的电动机轴(11)同心安装,并有两个嵌在继电器衔铁(21)中的继电器线圈(31,32)。
5、根据权利要求3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继电器衔铁(22)的旋转轴与电动机轴(11)间隔设置并连到至少一个复归件(81),复归件定心电动机(1)的永久磁铁(12,13)的静止磁场之中的继电器衔铁(22)。
6、根据权利要求5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继电器衔铁(22)被分岔并有两个相对于永久磁铁(12、13)的极(N,S)的两部分(221、222),其中这些部分在一侧上连到支撑继电器线圈(31,32)的部分(223)并被连到旋转轴(7),而在另一侧上连到支撑可动继电器触点(41,42)的隔离器部件(54)并连到复归弹簧(81)。
7、根据权利要求1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继电器衔铁(21至25)具有相对于极轴对称布置的磁通传导件,其中导引件离电动机(1)的永久磁铁(12、13)的反极距离小于离继电器衔铁(21至25)径向外表面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7的任何一项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继电器衔铁(25)被安装在旋转点(72)并被连到继电器线圈(33),继电器衔铁(25)的两端侧连到可根据连到电压源的两个固定继电器触点(43至46)之间的继电器线圈(33)的励磁而旋转的可动继电器触点(41、42)。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的任何一项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继电器(2c)被设计为相对于电动机轴(11)偏心安装的继电器,继电器衔铁包括两个经由非磁材料组成的连接件连在一起且每一个支撑与其牢固连接的继电器线圈(33,34)的衔铁部件(26、27),衔铁部件(26、27)在与公共接头相反端通过两个接头(75、76)被连到与可动继电器触点(41、42)耦合的旋转件(73、74)。
10、根据权利要求3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继电器线圈(31,32,35)和继电器衔铁(23,24,29)互相线性可移动,且通过局部固定的继电器线圈(31,32)继电器衔铁(23,24)与可动继电器触点(41,42)连接,而通过局部固定的继电器衔铁(29)继电器线圈(35)被连到可动继电器触点(41、42)。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继电器(2d、2e)被设计为双继电器,它具有两个继电器线圈(31,32)和两个继电器衔铁(23、24),它们被相互线性可动地安装且每个连到可动继电器触点(41,42)和复归装置(82至84)。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继电器衔铁(23,24)以相互成直线等高安装且复归装置由安装在继电器衔铁相反端侧之间的拉伸或压缩弹簧(82,83)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继电器衔铁(23,24),使它们被永久磁铁(12、13)的每一个相同极排斥,且在继电器线圈(31,32)励磁时可从继电器线圈(31,32)移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继电器衔铁(23,24),使它们被永久磁铁(12,13)的不同极吸引,且当继电器线圈(31,32)励磁时可拉进继电器线圈(31,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布罗斯尔汽车零件两合公司,未经布罗斯尔汽车零件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9338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特富龙稀织物及其应用
- 下一篇:通过挤压成形制造食品的方法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