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鱼钩无效
申请号: | 96195620.8 | 申请日: | 1996-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90865A | 公开(公告)日: | 1998-08-19 |
发明(设计)人: | 吉良弘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万 |
主分类号: | A01K83/00 | 分类号: | A01K8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备麟,章社杲 |
地址: | 日本大阪***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鱼钩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鱼钩,特别涉及一种易于固定钓线的鱼钩。
发明背景
图22示出一种总体由标号40表示的常规鱼钩。这种鱼钩具有一个弯曲的、即J形钩体。钩体一端具有一个带倒钩的钩尖,另一端具有一个展平扩大的轧头,以防止缠绕在钩体上的钓线移动到钩体之外。在将钓线固定到鱼钩40上时,如图21至25所示,首先将钓线22绕鱼钩40一圈以形成一个圈套44,然后将钓线40的前引部分46多次穿过圈套44以便将其本身缠绕在钩体42上,最后拉伸钓线42以形成如图26所示的结。这一步骤需要钓鱼者在鱼钩40上移动他的手指,而这对于不熟悉本技术的人和老人而言是麻烦的。此外,在这个结中,在钓线本身相交叉的点48处作用了增大的张力,如图25所清楚示出的。这将导致钓线42在点48处的磨损。
与此同时,虽然钓线已固定于其上的制备好的鱼钩可在市场上购得,但它很昂贵并且不能用于所有类型的垂钩。因此,当钓鱼者试图捕钓某一类鱼时,他必须购买适用于此的鱼钩和钓线。
发明概述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于固定钓线的鱼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防止固定在鱼钩上的钓线磨损的鱼钩。
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本发明的鱼钩包括一个J形的钩体,其一端包括一个用来钓鱼的钩尖,而在另一端包括一个被展平的接头,钓线固定在该接头上,该接头包括一个从其边缘延伸的狭缝。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狭缝具有与所用钓线厚度大致相等的宽度。
根据本发明的 另一个方面,所述狭缝在其入口处的宽度向外扩大。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所述狭缝在其底部扩大。优选地,狭缝的扩大底部具有的直径大约两倍于有待固定的钓线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还一个方面,所述接头朝向钩尖倾斜。
附图简述
参照附图并结合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及特点将在下列描述中变得更加清晰,在所有附图中相同部件用相同标号表示,其中:
图1是本发明鱼钩的第一个实施方案的透视图;
图2是第一个实施方案的鱼钩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3是第一个实施方案的鱼钩的前视图;
图4是第一个实施方案的鱼钩的后视图;
图5是第一个实施方案的鱼钩的右视图;
图6是第一个实施方案的鱼钩的俯视图;
图7是第一个实施方案的鱼钩的底视图;
图8至12示出了将钓线固定到第一个实施方案鱼钩上的第一个步骤;
图13至15示出了将钓线固定到第一个实施方案鱼钩上的第二个步骤;
图16是第二个实施方案的鱼钩的斜视图;
图17是第二个实施方案的鱼钩的前视图;
图18是第二个实施方案的鱼钩的后视图;
图19是第二个实施方案的鱼钩的右视图;
图20是第二个实施方案的鱼钩的俯视图;
图21是第二个实施方案的鱼钩的底视图;
图22至26示出了将钓线固定到一个常规鱼钩上的步骤。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如图1至6所示,本发明的鱼钩2具有一个J形的钩体4。钩体4在其一端具有用来钓鱼用的钩尖6和倒钩8。而且,钩体4在相对的另一端具有接头10,钓线或引头固定于该接头上。接头10被压制展平。此外,如图2所示,接头10向内倾斜成使其一个平面面向钩尖6。接头10具有一条从其顶边沿钩体4纵向向下延伸的狭缝12。狭缝12的宽度优选地等于或稍小于所用钓线的厚度。狭缝4在其底部14以圆的形式适当扩大,使得其直径约等于钓线厚度的两倍。而且狭缝12在其入口16处向外扩大,如图2所清楚示出的那样。
下面详述将钓线固定到鱼钩2上的步骤。如图8所示,首先,将钓线或引头20放置在狭缝底部14,从而其前引端22位于弯曲钩体4的内部。这可以通过将线20沿箭头24所示方向从外向内穿过狭缝底部14完成。或者,通过将线20放置在狭缝入口16处并且然后将其沿狭缝12向下移至底部14而将线20放置在狭缝底部14。在后一种步骤中,线20很容易被导入狭缝10,因为入口16是向外扩大的。其次,如图9和图1 0所示,将线20的自由端部26沿钩体4固定,而将线20位于钩体4之外的部分28围绕钩体4和线端部26缠绕多圈。最后,如图11所示,将线部分28从内向外安置在狭缝底部14内,然后将其拉紧而打一个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万,未经株式会社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956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包装设备
- 下一篇:下行高峰组最佳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