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辊温调节系统无效
申请号: | 96196643.2 | 申请日: | 1996-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94610A | 公开(公告)日: | 1998-09-30 |
发明(设计)人: | 矢入昌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宝德温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41F31/26 | 分类号: | B41F31/26;F16C1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崔幼平,温大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节 系统 | ||
1.一种辊温调节系统,具有形成于辊本体内部的、由热传递介质进行热的传递的吸热·加热部,使上述热传递介质流入流出该吸热·加热部而将辊外周部分调温至目标值,其特征是:
制成这样一种热管结构,即在上述吸热·加热部与上述辊外周部分之间形成的空间中填充有热管工作介质;并具有:
将上述热传递介质调节维持于既定温度的手段;
用来将经上述手段调温的热传递介质向上述吸热·加热部供给的管状部件;
设在该管状部件上的阀;
根据对上述辊外周部分的温度直接或间接测得的温度信息而产生阀驱动信号的温控手段;
根据该温控手段输出的阀驱动信号对上述阀进行通断控制而使之在包括全开或全闭在内的既定的两种开度之间进行开闭动作的流量控制手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温调节系统,其特征是:上述将热传递介质调节维持于既定温度的手段是将热传递介质冷却的冷却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温调节系统,其特征是:上述将热传递介质调节维持于既定温度的手段是将热传递介质加温的加温装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温调节系统,其特征是:上述将热传递介质调节维持于既定温度的手段是将热传递介质冷却或加温的冷却·加温装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温调节系统,其特征是:将上述管状部件与阀组成组而形成阀管状部件;使用了多个该阀管状部件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辊温调节系统,其特征是:多个阀管状部件组中,至少有一组阀管状部件只流通加温介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温调节系统,其特征是:具有独立的冷却装置与加温装置,将可供上述装置所供给的各自的热传递介质流通的管状部件与阀组成组而形成阀管状部件,并且,将冷却装置与辊之间以及加温装置与辊之间,以冷却介质用阀管状部件组及加温介质用阀管状部件组进行连接。
8.一种辊温调节系统,具有形成于辊本体内部的、由热传递介质进行热的传递的吸热·加热部,使上述热传递介质流入流出该吸热·加热部从而将辊外周部分的温度调节至目标值,其特征是:
制成在上述吸热·加热部与上述辊外周部分之间形成的空间里填充有热管工作介质的热管结构;并具有:
设置有主阀的、将热传递介质送向上述吸热·加热部的主管路;
使该主管路旁路的至少一个旁路管路;
设置在该旁路管路中的旁路阀;
根据对上述辊外周部分的温度直接或间接进行检测的温度信息而产生阀驱动信号的温控手段;
根据该温控手段输出的阀驱动信号使上述阀进行开闭动作的流量控制手段。
9.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辊温调节系统,其特征是:上述吸热·加热部中流动的热传递介质使用的是机油或润滑油,或是与上述油同等的油料。
10.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辊温调节系统,其特征是:上述温控手段根据直接或间接地测得的辊外周部分温度的温度信息和室温信息而产生阀驱动信号。
11.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辊温调节系统,其特征是:上述温控手段根据直接或间接地测得的辊外周部分温度的温度信息和热传递介质温度信息而产生阀驱动信号。
12.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辊温调节系统,其特征是:上述温控手段根据直接或间接地测得的辊外周部分温度的温度信息、室温信息和热传递介质温度信息而产生阀驱动信号。
13.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辊温调节系统,其特征是:上述热传递介质从辊本体的一端流入,从另一端流出。
14.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辊温调节系统,其特征是:上述热传递介质从辊本体的一端流出流入。
15.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辊温调节系统,其特征是:辊是印刷用加热辊或冷却辊。
16.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辊温调节系统,其特征是:具有直接加温辊表面的辅助性加热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宝德温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宝德温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9664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楔形缝合线锚定器及其植入方法
- 下一篇:加入了无机填料以增加硬度的颗粒状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