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登革热的多价疫苗无效
申请号: | 96198317.5 | 申请日: | 1996-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202201A | 公开(公告)日: | 1998-12-16 |
发明(设计)人: | V·狄尤贝尔;I·斯塔罗波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巴斯德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5/40 | 分类号: | C12N15/40;C07K14/18;A61K39/12;C12N15/8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文平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登革热 疫苗 | ||
本发明涉及抗黄病毒科病毒特别是抗诸如登革热病毒、黄热病病毒、日本脑炎病毒的黄病毒或其他黄病毒科病毒或像丙型肝炎病毒的类黄病毒以及它们的混合体(18)的多价亚单位疫苗。
黄病毒是虫媒病毒家族的病毒(旧称B组虫媒病毒)。它们是一般由嗜血节肢动物(蚊、啤、白蛉)传播的脊椎动物病毒,病毒在传播前在这些节肢动物中复制。传播循环的保持因而涉及脊椎动物、节肢动物和一个储库。某些虫媒病毒可能与人有关并导致疾病,这些虫媒病毒尤其见于热带地区。虽然从1930年就已存在抗黄热病的疫苗,最近又有了抗日本脑炎和蜱传脑炎的疫苗,但对其他黄病毒现在还没有任何疫苗;对登革热尤其如此。
现在有几千万人感染登革热,特别是这种疾病以不间断的大流行横行于热带地区。登革热的病因病毒与其载体埃及伊蚊同时复制。该疾病的特征是严重发热,伴有头痛、恶心和关节及肌肉疼痛,几天后消失。但是当这种病与血容量减少性休克相关联时,这些症状会加重,导致出血现象,有时导致死亡,尤其在儿童身上。登革热的病源体是一种黄病毒科的RNA黄病毒,如同黄热病病毒或日本脑炎病毒。已知有4个血清型。出血性登革热可能是一种已知的不良免疫现象的结果,其中可能涉及一种与细胞毒性细胞免疫诱导相关的细胞因子级联反应,可造成多种血清型的相继感染。缺乏动物模型阻碍了疫苗的设计,因为这样就不可能详细探测这种病的严重症状中所涉及的因素。
抗登革热的第一种疫苗现正在试验中。这是一种基于在细胞培养中病毒连续传代而减毒的4种活血清型的疫苗。这种疫苗的主要缺陷是减毒病毒毒性回复的可能性,这是因为遗传回复或基因组间的重组。它还对新生儿和免疫低下者有潜在的危险。另外,用四价疫苗接种的某些儿童并未显示出对抗四种血清型的保护。
V.Deubel等(1)描述了登革热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和氨基酸序列(特别是血清型2的)。
登革热病毒是一种约50纳米的包被RNA病毒。正如黄热病病毒,所有病毒蛋白是由约10.5kb的片段编码的,该片段的结构如下:
5′C-pre M/M-E-NS1-NS2A-NS2B-NS3-NS4A-NS4B-NS5 3′
结构蛋白是C(壳体)、前基质/基质(pre M/M)和包膜蛋白(E)。
这些蛋白是由5′片段编码的,随后是由基因组其余部分编码的非结构蛋白(NS)。这些蛋白是通过由细胞信号酶和细胞及病毒的其他蛋白酶介导的蛋白水解加工而产生的。
包膜糖蛋白(E)是主要表面蛋白。Mason等(2)已描述了血清型1的结构。
文献(1)中描述了血清型2,这是4种血清型中了解较多的;Osatomi K.等(3)描述了血清型3,Zhao等(4)描述了血清型4。
已利用在昆虫细胞中表达的杆状病毒载体进行了许多偿试,以开发一般以重组肽或蛋白表达的亚单位疫苗。
实际上,杆状病毒对这种疫苗生产是很有吸引力的,因为它们能达到高水平地遗传表达而在人体中又无致病性。杆状病毒已用于黄病毒蛋白的表达:登革热血清型1(5)、登革热血清型4(DEN-4)(6)和血清型2(DEN-2)已有描述(7)、(8)、(9),Delenda等(10)描述了血清型2和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巴斯德研究所,未经巴斯德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983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