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焊接导电嘴无效
申请号: | 96198730.8 | 申请日: | 1996-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61C | 公开(公告)日: | 2002-03-06 |
发明(设计)人: | 日高胜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SMK |
主分类号: | B23K9/26 | 分类号: | B23K9/2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崔幼平,杨松龄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焊接 导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弧焊的改良导电嘴。
技术背景
自动或半自动电弧焊中所用的焊接导电嘴有一个供给焊丝的焊丝通道,该通道在轴状部件的中心构成,该部件通常由一种导电的铜合金制成。焊丝穿过该焊丝通道。在供给的焊丝的终端进行电弧焊。
同时在电弧焊中,焊接导电嘴的前端暴露在高温下,因而它被严重磨损。由于焊丝通过焊丝通道供给,在前面开口部分的通道形状倾向于从它原有的圆形改变成椭圆形,这是因为焊丝和通道之间磨损的缘故。如果焊丝通道前面开口部分的形状改变,则焊丝到焊接部分的供给变得不稳定。结果焊丝偏离它的合适位置,从而不能进行良好的电弧焊。此外,溅出物或类似的东西很容易粘附在焊丝通道壁上,使焊接工作很困难。
因此,从前曾提出过各种技术来克服上述的问题。例如,如日本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昭60-20372和日本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昭62-169774中所示,由耐磨损材料制成的圈压入或密封到经受严重磨损的焊接导电嘴的前端。日本专利公开号昭61-115683和日本专利公开号昭63-188477已经公开用陶瓷帽罩在导电嘴前端部分的技术。日本专利公开号平6-285645已经公开用耐热树脂涂复导电嘴表面的技术。日本专利公开号平5-261551已经公开一种技术,其中导电嘴的终端部分是双层管构成,内部的焊丝通道是陶瓷管。日本专利公开号平6-650和日本专利公开号平5-277742已经公开整个导电嘴是由双层管构成的技术。
由日本实用新型专用公开号昭60-20372和日本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昭62-169774公开的技术,将耐磨损材料压入或密封到焊接的导电嘴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在圈压入或密封的部位很容易发生断裂、松动或类似的问题。还有这些技术在生产中也有麻烦,不能获得优良的生产性能(准确性)。在日本专利公开号昭61-115683和日本专利公开号昭63-188477中公开的用陶瓷帽罩住导电嘴前端的技术,和日本专利公开号平6-285645中公开的用耐热树脂涂复导电嘴表面的技术,在某种程度上防止溅出物粘附到导电嘴表面是有效的,但是不能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如焊丝通道变形和磨损,在对耐用性的改进方面受到限制。这样这些技术在实践中是不能应用的。
还有,在日本专利公开号平5-261551和日本专利公开号平5-277742中公开的使用双层管结构的技术提高焊丝通道的耐用性,但有这样的问题,生产方法太复杂,增加了生产成本。这样,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也不能实现。
本发明的公开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的问题,并提供这样的导电嘴,它便于生产,能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有极佳的耐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的焊接导电嘴包括嘴体和嘴端,它们用螺纹拧入型或锥形压入型的结构互相可以拆卸,嘴体由黄铜、铝、铬铜合金、锆铜合金、锆铬铜合金或磷青铜制成,在嘴体中焊丝通道的直径是焊丝直径的1.03~1.50倍,在嘴端中焊丝通道的直径是焊丝直径的1.03~1.25倍。
这里,本发明的提出是根据一种思路,即通过(1)分别制造具有嘴体和嘴端的导电嘴,和(2)用黄铜、铝、铬铜合金、锆铜合金、锆铬铜合金,或磷青铜制成嘴体,可以减小总的生产成本。
这样,消耗部件如焊接导电嘴的总成本,不仅由生产单价,而且也由其耐用性(替换频率)决定。例如,如果替换频率降低,耐用性提高,即使单价相当地高,其总成本也将下降。根据本发明的焊接导电嘴能够增加耐用性两倍以上,并降低生产成本,所以可以使总成本极大地减小。
当用软材料如黄铜、铝制作嘴体时,嘴体比嘴端大,可以显著地看到这样成本降低的效果。因此,材料成本可以减少。还有,因钻孔和类似的加工可以很容易地进行,加工所需的成本也可以降低。如果用软材料钻孔以形成比较长的焊丝通道,加工精度比用硬质材料时的情况要好。另外使用软材料能够平滑地引导焊丝,因而具有减少磨损的效果(提高耐用性)。
为什么要将嘴体焊丝通道的直径设定到是焊丝直径的1.03~1.50倍,其理由如下。如果焊丝通道直径小于1.03倍,焊丝就很难穿过通道。如果它是大于1.5倍,导电性就被破坏。还有如果焊丝和通道之间的间隙太大,焊丝和通道之间的接触反面变得不平滑,从而使磨损变得严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SMK,未经株式会社SMK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987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