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瓶装石油液化气残液燃净器无效
申请号: | 96200493.6 | 申请日: | 1996-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241827Y | 公开(公告)日: | 1996-12-04 |
发明(设计)人: | 门晓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门晓光 |
主分类号: | F24C15/00 | 分类号: | F24C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宁 |
地址: | 100054 北京市宣***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瓶装 石油 液化气 残液燃净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民用石油液化气辅助燃烧装置。
目前,我国使用瓶装石油液化气的用户十分普遍,由于石油液体中存在着一些不易气化的液体,因此使用中普遍存在着钢瓶中剩余的残液不能燃烧,用户资金浪费的问题,以及供气部门需要处理残液,既不安全又浪费人力、浪费能源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燃烧效率高,使液体燃烧完全的瓶装石油液化气残液燃净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设计:一种瓶装石油液化气残液燃净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输液管、腔套、喷头和支管,所述腔套固定在所述输液管的顶部,所述腔套中部具有一压缩孔,底部具有一限量孔,所述喷头固定在所述腔套顶部,所述喷头中部固定一密封圈,上部具有一喷射孔,所述支管顶部具有一凸缘,下部具有一进液孔,在所述支管上依次套入内封垫、定位座和弹簧,所述支管底部包有一滤网,并固定一护套,与所述支管下部的进液孔对应,所述护套上也开有一进液孔,将所述支管插入所述输液管下端,所述内封垫卡在所述输液管内壁的凸缘下面,所述定位座固定在所述输液管上。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设计,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将液化气钢瓶底部的液体吸到钢瓶上部进行雾化,从而加速其气化的方式,使钢瓶内的液体燃烧效率高达98%以上,基本上不存在残液的处理问题。这不但为用户节省了开支,也为国家节省了人力、节约了能源。2、本实用新型由于对钢瓶内的液体采取了加速流动,强迫其气化的措施,因此使喷出燃烧的气体中加带的未气化液体数量大幅度减少,火力更旺,燃烧更充分。这不但减少了灶具在燃烧过程中对室内器具的污染,也减少了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它可以广泛用在各种石油液化气钢瓶内。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石油液化气钢瓶内的安装示意图
如图1所示,在一根输液管1的顶部固定一个腔套2,腔套2的圆周面上具有一个压缩孔3,腔套2的底面具有一个限量孔4。在腔套2的顶部固定一个喷头5,这样在喷头5底部和腔套2底部之间形成一个雾化气化腔A。喷头5上部的圆周面上具有一个喷射孔6,在喷头5中部的台阶8上固定一个橡胶密封圈7。一根支管9,其顶部具有一个凸缘10,在支管9上依次套入一个橡胶内封垫11、一个定位座12和一个弹簧13,在支管9的下部包一个滤网14,将一个护套15套在滤网14的外面,并加压固定在支管9的下端部。在护套15和支管9上相对开有一个进液孔16、17。将支管9从输液管1的底部插入输液管1,内封垫11被卡在输液管1内壁的凸缘18的下面,定位座11与输液管1下部固定。
上述实施例中,定位座11与输液管1的固定可以采用螺纹固定,也可以在定位座11上车一凹槽,插入输液管1后加压固定。腔套2与输液管1的连接也可以采用上述两种方式。而腔套2与喷头5的连接使用螺纹连接就可以。喷头5与密封圈7的配合可以是通过螺纹,也可以是倒刺等。内封垫11可以是一个较硬的橡胶垫,也可以是一个金属垫圈和一个较软的橡胶垫。上述各部件的结构和连接方法的变化不应作为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特例。
如图2所示,石油液化气供气部门使用的时侯,首先拧动钢瓶19上的手轮20,将阀芯21从角阀22中取出,然后从角阀22顶部插入本实用新型,再插入阀芯21旋紧手轮20。此时,护套15通过弹簧13支撑在瓶底,固定在喷头5中部的密封圈7外缘上翘,逐渐被压入角阀22的中心孔,直到进入角阀22下部的台阶孔后复位。然后充液,关闭角阀22。
用户使用时,打开角阀22,钢瓶19上部的气体迅速进入腔套2上的压缩孔3。与此同时在压力的作用下,钢瓶下部的液体顺着护套15和支管9上的进液孔16、17进入支管9和输液管1,并通过腔套2底部的限量孔4被吸入雾化气化腔A,在腔内与进入雾化气化腔A的气体充分混合雾化后,进入喷头5,并通过喷射孔6喷向角阀22,进入燃气灶口燃烧。在上述进气进液燃烧过程中,进入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始终处于被加速运动的状态,不但使易于气化的液体更充分气化,而且使以往不易气化燃烧的残液也在高速运动过程中,被摩擦加热、充分雾化,从而成为可燃气体燃烧,因此基本上不存在液体残留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门晓光,未经门晓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004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