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弹珠汽水瓶无效
申请号: | 96200575.4 | 申请日: | 1996-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250932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4-02 |
发明(设计)人: | 林忠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忠义 |
主分类号: | B65D85/72 | 分类号: | B65D85/72 |
代理公司: | 电子工业部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张占榜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弹珠 汽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饮料弹珠汽水瓶。包括套设于瓶盖上的打珠器,与具有锥形环圈的止漏垫配合的喇叭状瓶口,以及被止漏垫锥形环圈抱住的弹珠组成。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弹珠汽水瓶如图1所示,其弹珠汽水瓶(1-1)的瓶口(1-2)外部为细纹或扣合结构,瓶口上端内部有一园周止漏垫槽。组装时,从瓶口(1-2)放入弹珠(1-3),在止漏垫槽内嵌入环状止漏垫(1-4),将上端园面开孔的瓶盖(1-5)旋紧或扣合。注料时,将空瓶置入专用弹珠汽水充填机,夹紧瓶口、瓶底,注入柠檬酸与香料的混合定量糖液,再灌入CO2碳酸汽水,充填机倒立瓶体,使弹珠(1-3)落于瓶口(1-2)。因瓶体倒转动作,使糖液与碳酸汽水混合,在瓶内形成气压,该压力使弹珠(1-3)与瓶口内缘止漏垫(1-4)形成密封,倒转复位,完成弹珠汽水灌封装与瓶口密封。最后,在瓶盖(1-5)上端园面开口中插入装有底垫(1-6)的打珠器(1-7),在瓶盖(1-5)与打珠器(1-7)外表面被覆薄膜层(1-8),完成制造。不足之处是:瓶口(1-2)与弹珠(1-3)并未标准化,无互换性,同时该结构要求止漏垫槽、止漏垫(1-4)和弹珠(1-3)精度高,造成成本高、密封性差;开启时,先撕开薄膜层(1-8),将底垫(1-6)从打珠器(1-7)上取下,再以打珠器(1-7)冲击瓶口弹珠(1-3),使之落于瓶底,碳酸汽水之气泡由瓶口(1-2)喷出,手续繁锁,同时使饮用弹珠汽水的趣味性减弱;灌装时,必须使用价格昂贵的弹珠汽水专用机,生产投资大,同时倒转复位时,瓶内液体容易溢出,造成瓶外表面糖液污染和瓶装饮料容量不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新型弹珠汽水瓶,产品组装快捷,灌装简便和密封性好,适用于流水线大量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弹性汽水瓶的新结构由瓶口内园周面为喇叭状,止漏垫下端为凸起内外锥形园环,瓶盖外园柱面与其顶部园平面连接处外缘有一园周L形槽,打珠器为两园柱体被一上端园平面连接成一体构成。
瓶口外园面为细纹或扣合结构,内园周面为喇叭状。
弹珠为园球。
止漏垫下端为凸起内外锥形园环,上端有凸起园环,中间被一园平面连成一体,园平面中心为薄膜。
瓶盖为一园柱与其顶部连接的园平面构成,园柱内园柱面为螺纹或扣合结构,外园柱面与其顶部园平面连接处外缘有一园周L形槽,园平面下端有凸起园环,中心为通孔。
打珠器为两园柱体被一上端园平面连接成一体构成,连接点在上平面与外园柱体内园周面,系由成均匀分布的数点连接。
在普通饮料充填机上灌装,先注入柠檬酸与香料混合定量糖液,再灌入CO2碳酸汽水。封装时,弹珠予先塞于止漏垫下面凸起内锥形园环内,扣在瓶口上,止漏垫下面凸起外锥形面与瓶口内缘喇叭口吻合,当瓶盖通过螺纹或扣合结构装在瓶口上时,瓶盖上平面下端凸起园环插入止漏垫园平面上面两凸起园环间。打珠器的外园柱体内园柱面下端扣在瓶盖L形槽内,形成紧配合,其内园柱体下端正好对准止漏垫的薄膜。
饮用时,下按打珠器园平面,内园柱体下端压穿止漏垫薄膜,把弹珠压向瓶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取得了如下突出效果:
1.瓶盖、止漏垫和弹珠予先组合为一体,瓶口封装快捷简便;
2.喇叭瓶口配合止漏垫下端锥形园环,密封效果好;
3.灌装、封装时,瓶口处于上方,一般汽水充填机即可灌装,无糖液外溢,瓶外表不留糖液斑痕,瓶装汽水容量稳定;
4.便于清洗,开启方便,碳酸汽水汽泡由瓶口喷出,饮料不受污染,具有类似开启香滨酒之欢乐气氛。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2.弹珠汽水瓶外形图。
图3.弹珠汽水瓶零件图。
图4.弹珠汽水瓶瓶口装配图。
图5.打珠器立体图。
图2所示弹珠汽水瓶外形图表达出装配后的外形。
图3所示弹珠汽水瓶零件图表达出瓶口各零件图。瓶口(2-2)上部外缘为螺纹,弹珠(2-3)为玻璃园珠,止漏垫(2-4)上面有凸起内外两园环,瓶盖(2-5)园柱体内园柱面为螺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忠义,未经林忠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005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