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体双循环太阳能热水器无效
申请号: | 96200766.8 | 申请日: | 1996-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267439Y | 公开(公告)日: | 1997-11-12 |
发明(设计)人: | 刘宗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宗文 |
主分类号: | F24J2/05 | 分类号: | F24J2/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8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体 双循环 太阳能热水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利用技术,是一种分体双循环太阳能热水器,以提高热效率,节省原材料,降低造价,从而更有利于太阳能热水器的推广应用。
原有太阳能热水器从结构上分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管板式:采用管板式集热板,外带运距离分体循环水箱,通过外部水箱与集热板换热循环,这种结构形式,在循环管路中热损失较大,热能损失约40%,所以造成热效率低,而且体积大、笨重、造价高,且不便于安装固定。
(二)微循环式(参见中国专利:87205304)是一种闷晒管板相结合的结构。没有上汇集管,将每根集热排管直接焊在水箱底部,利用微环原理,实现换热循环,再利用水箱朝阳面吸热,可比管板式热效率提高20%。
(三)超簿双循环式(参见中国专利:90200560·X)是闷晒管板连体结构形式,它把不等长的集热排管和水箱直接相连,采用自然压差双循环系统和扁形水箱结构,热效率较高。但存在扁形水箱抗压强度低,集热管和水箱焊为一体不便维修、运输等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改进太阳能热水器的结构设计,采用组合联接结构,形成分体双循环太阳能热水器,以进一步提高热效率,降低造价,延长使用寿命。
分体双循环太阳能热水器是根据多年生产,使用和社会调查,综合同类产品的优点,而研制成功的一种新的结构设计,它进一步提高了热效率,降低了制造成本,从而更有利于太阳能热水器的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用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1、储水箱的朝阳面装有循环集热管和集热板构成第一个换热循环系统,这种将水箱与集热板紧密联接一体的结构,可以增强保温性能,可以充分利用太阳热能,减少空气对流,减少热损失。
2、储水箱与下方的管板式集热器,紧密联接构成第二个换热循环系统。
本实用新型,通过封闭式连体双重换热循环系统,热效率可提高50%,并且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节省原材料,造价低,外形美观,可分体包装便于运程运输,便于安装使用的特点。
图1、分体双循环太阳能热水器正视图。
图2、分体双循环太阳能热水器侧视图。
图中:1、壳体;2、集热板;3、集热管;4、集热器排管;5、储水箱;6、保温层;7、接口管;8、连接管;9、10、透明盖板11、固带;12、溢水管;13下汇管;14、封闭压条;15、上汇管。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一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保温壳体整体封装的储水箱5的朝阳面装有集热板2及循环集热管3,下方紧密相连接的管板式集热器所组成。
储水箱5朝阳面的集热板2上循环集热管子3的上、下两端经过接口管7分别通到水箱5内,而且上、下两端的接口管7是不等长的,上端为长管,下端为短管,这样有利于增强循环效果。储水箱上方有溢水管12。
储水箱下方的管板式集热器的集热排管4的上汇管15两侧通过连接管8分别连通到储水箱内,箱体内两侧连接管是不等长的,一侧为长管,一侧为短管,这样可增强循环效果。
储水箱,集热器整体封装在由壳体1和保温层6构成保温壳体内;水箱朝阳面用双层透明盖板9封装,下方集热器用双层透明盖板10封装,中间用固带11固定,然后用密封压条14封装定位,下汇集管13的一端为进水口,另一端为出水口,自来水由进水口进入集热器排管4,储水箱5及集热管3经受光升温,循环换热,再由下汇管13的另一端出水口流出,供洗浴之用。
实施例;整体外形尺寸为(2000×960×300)mm3的分体双循环太阳能热水器,其水箱部分外形尺寸为(650×950×300)mm3,集热器厚度为70mm;全部采用导热密封结合,岩棉定形填料保温;壳体采用铝合金板材成型;表面的喷塑处理;集热器排管和集热管采用紫铜管;水箱为3.5~4mm硬塑料板热压焊接而成;耐压力强,抗老化,耐腐蚀,寿命长,水质清洁,本热水器不仅结构紧凑,外形美观,坚固耐用,而且经测试,热效率比国内同类产品提高50%,总造价降低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宗文,未经刘宗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007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