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波动开关无效
申请号: | 96201348.X | 申请日: | 1996-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264966Y | 公开(公告)日: | 1997-10-15 |
发明(设计)人: | 杨家明;区树基;叶显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家明;区树基 |
主分类号: | H01H21/80 | 分类号: | H01H21/80;H01H21/36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旭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波动 开关 | ||
一种波动开关,涉及直接由刚体操纵,通过操作部件的角位移操作的开关。
一般家用开关均采用单跷板式结构,通过跷板的上摆或下摆来实现动静触点的接触或不接触。如中国专利申请第89206575.3号披露的《单弹簧直线跟踪的翘板式电器开关》,其瞬时快跳机构只用一只弹簧,在弹簧的下端套接有滑杆,金属转换簧片夹在滑杆和电源触头之间,弹簧跟踪滑杆移动,且始终处于轴向直线受压状态。这种开关结构一般只能作单片开关使用。若改为多刀或多联开关,当金属转换簧片承置的位置不当,或按压施力点不正确时,极易使簧片脱落,导致接触性不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波动开关,它有多种状态且能有效防止簧片脱落。
根据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该开关包含有外壳及按键,其特点是外壳内有一隔板,触脚自隔板两侧伸进外壳。叉形支脚伸进外壳部分从隔板两侧延伸,且端部上翘形成支点。隔板上有缺口,按键上的中滑柱压在缺口上,所述支点分别位于缺口的前部和后部,支点上放置有左、右跳板。按键上的左、右滑柱分别压在左右跳板上,且左、右跳板两侧的凸起位于外壳或和隔板上的凹槽内。
当按键处于垂直位置时,左、右滑柱分别位于左、右支点的前部和后部,使一个跳板上翘,另一个跳板同触脚接触:当按键前倾时,左、右滑柱均位于左、右支点的后部,从而使左、右跳板均上翘:而当按键后倾时,左、右滑柱均位于左、右支点的前部,从而使左、右跳板均分别同触脚接触。
本实用新型由于有两对触点,因此有三种状态,可控制两条线路,特别是当两条线路合并时,所控制的电流可成倍增加。同时,本实用新型对中滑柱、左右跳板均进行定位,并加装有隔板。因此在开关动作过程中按键、跳板均不会脱位,从而大大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为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波动开关纵向剖示图,且按键处于垂直。
图2为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波动开关横向剖示图,且按键处于后倾位置。
图3为图2中所示波动开关的另一纵向剖示图。
图4为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波动开关外壳构件的俯视图。
图5为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波动开关叉形支脚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右视图。
图7为图5的俯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波动开关的细节。
如图1~3所示,该开关包括外壳(8)和按键(1)。按键上有左、中、右三个定位套,套内均装有弹簧(3)和滑柱。外壳内有与之连成一体的隔板(9),从而使外壳内部形成两个工作腔。两个端部带有触点的触脚(10)分别自隔板的两侧伸进两个工作腔。叉形支脚(2)伸进外壳内的部分从隔板两侧伸进两个工作腔,其端部上翘形成支点(6)且同工作腔中的触脚相距一定距离。左、右跳板(7)分别位于两个工作腔中,并放置在支点上。隔板上加工有缺口(5),按键上的中滑柱(4)压在缺口上,从而起到对按键的定位作用。叉形支脚(2)位于外壳内部分的端部上翘所形成的左、右支点(6),分别位于缺口(5)的前部和后部。按键上的左、右两个滑柱(12)、(13)分别压在左、右跳板上。
为了对左、右跳板进行定位,如图4所示,在外壳内侧,支点旁加工有凹槽(15),左、右跳板(7)侧面加工有凸起,所述凸起位于凹槽内。显然,在隔板(9)上同外壳内侧凹槽相对位置也加工一条凹槽,对跳板的定位是一个优选的方案。
参见图5~图7,叉形支脚一端下弯90°,装配时该端位于外壳的外部;其另一端上翘90°形成支承跳板的支点(6)。并且有支点的那端从中部分开。形成左、右两个支点,装配时,隔板位于两支点之间并将两支点隔开。
又如图1所示,左、右跳板同左、右滑柱相接触的部位最好呈“∨”字形。而跳板同滑柱相接触的一面在支点两侧最好呈“∧”字形,从而使滑柱产和快动效果。而跳板同支点相接触部位最好呈“∧”字形。跳板无触点的一端(11)最好下弯,以减少跳板的活动空间。
又参见图2为了观察和散热方便,在外壳上同触脚端部位置相对的部位开有通孔(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家明;区树基,未经杨家明;区树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013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