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门锁的防撬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6201459.1 | 申请日: | 1996-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257563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7-09 |
发明(设计)人: | 俞桂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俞氏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59/04 | 分类号: | E05B59/0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曹永来,林长安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门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锁的防撬装置,尤指一种在一锁舌顶部一端形成一前低、后高之位面,并在高位面上卡抵一卡掣簧片,使得当该锁舌向锁座位移时,令卡掣簧片自动掉落至锁舌之低位面上,而使卡掣簧片前端之左右二侧对应于另一锁舌之后侧,借以顶住锁舌,使锁舌不致有被撬向后作动位移,而使门被撬开之可能,使确实达到门上锁后之防盗作用与目的。
众所周知,一般装设在公寓大楼大门之门锁,其设有二道锁舌,当门关上时,其中一锁舌会被门框所设之凸体压入锁座内,而另一锁舌则会卡设在门框所设之锁舌孔中,惟,一般大门与门框之间都会有空隙,使得入侵者经常利用该空隙,将卡设在锁舌孔中之锁舌往锁座撬开,使该锁舌离开锁舌孔,而使大门被打开,因此,经常耳闻窃盗案件发生。
本实用新型之一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惯用装置构造的各种缺点而提供一种门锁的防撬装置,主要指在锁座内设有第一锁舌,第一锁舌在其中间位置处设有一凹槽,使放置第二锁舌,而第二锁舌在其顶部一端设有一前低、后高之位面,另,第二锁舌在锁座内之一端枢设有一套设有弹簧之锁杆,并在锁杆上另套设一掣动架,而在掣动架上则固设有一卡掣簧片、该卡掣簧片之前端向下弯折,并抵持在第二锁舌所设之高位面上,且卡掣簧片之前端左右二侧并位于第一锁舌后侧之上方,使其使用时,当门关上时,第二锁舌会被门框之凸体压入锁座中,而使原位于第二锁舌之高位面之卡掣簧片之前端跌落至第一锁舌之低位面上,进而使卡掣簧片前端之二侧正对应于第一锁舌之后侧,使得当第一锁舌有被撬开往后之情形时,即可借由该卡掣簧片前端之二侧顶住第一锁舌之后侧,使第一锁舌无法被撬开,而达到防盗之功能与目的。
为使能对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形状构造装置特征及其功效,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兹举实施例配合图示,详细说明如下,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锁之组合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锁之组合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作动情形示意图。
请参阅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门锁的防撬装置,主要包括有一锁座10、二道锁舌1、2及一卡掣簧片3等构件。
请参照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之最佳实施例中,该门锁为装设在公寓大楼之楼下大门之电动锁,其中,在锁座10内设有二道锁舌1、2,而第一锁舌1在其中间位置处设有一凹槽11,在该凹槽11上置设第二锁舌2,而第一锁舌1位于锁座10外之一端可凸伸在固定于门框上之锁舌孔中,而第二锁舌2则对应于设在门框上之凸体,另在第一锁舌1之底部固设有一掣动机构4之固定板41,在该固定板41之一侧固设有一枢接座42,而在离该枢接座42之适当距离之锁座10上设有另一枢接座101,在该二枢接座42,101上枢设一套设有弹簧5之第一锁杆12,而在第二锁舌2之一端也枢设一套设有弹簧5′之第二锁杆21,该第二锁杆21之另端也置设在枢接座101上,且在第二锁杆21上套设一呈形之掣动架43,该掣动架43一端之其中一侧431卡抵在枢接座42上,另侧则卡抵在一可转动之连动杆44侧边所设之缺槽441上,而连动杆44之另端则又卡抵在一制动挡片45之侧边,如图2所示,该掣动挡片45一端枢设在一直立之轴杆102上,且该制动挡片45并贴附在凸出于电磁阀6外之心轴61上,另外,在锁座10内之适当位置处枢设有一连杆46,并在邻近于该连杆46一端之锁座10位置枢设一推块47,该推块47延伸设有二凸耳471、472,其中凸耳471卡抵在连杆46之一端,另一凸耳472则对应于制动挡片45。
请参照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在该第二锁舌2顶部之一端设有一低位面22及一高位面23,另在该掣动架43之上方固设有一卡掣簧片3,该卡掣簧片3之材质可为一淬火钢板,其在其中一端31向下弯折一角度,并卡抵在第二锁舌2之高位面23上,且在弯折一端31之前缘之一侧或二侧延伸一卡抵片311,该卡抵片311恰位于第一锁舌1后侧13之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俞氏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俞氏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014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