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激水浴流化床复合式净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6203602.1 | 申请日: | 1996-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277815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4-08 |
发明(设计)人: | 陈长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长庆 |
主分类号: | B01D47/02 | 分类号: | B01D47/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娅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浴 流化床 复合 净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烟气净化装置,是一种自激水浴流化床复合式净化装置。
燃煤炉、窑炉在燃烧时产生大量的含尘黑烟及硫化物和氮化物等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地危害,目前用于减少烟气排放量的烟气净化器主要有电除尘器、布袋除尘器、水膜除尘器、旋风除尘器等,电除尘器除尘效率高,可达99%,能满足各类炉型的烟气除尘,但设备投资大,检修维护量大,运行费用高,且受烟气温度、烟尘比电阻范围、烟气量变化等因素限制,除大容量锅炉除尘采用较多外,难以普遍推广;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较高,一般能达到99%左右,但其使用寿命短,粘灰堵塞问题带来检修维护工作量很大,且占地面积大,这就使其只在少数窑炉、工业炉采用;一般中小容量锅炉和窑炉多采用水膜除尘器和旋风除尘器,效率在80-90%,但这两种除尘器对烟气含尘浓度较高的窑炉、流化床锅炉、抛煤机锅炉等还不能达到烟气除尘标准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尘效率高,除尘和脱硫同步进行的自激水浴流化床复合式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可用如下方式实现:
本实用新型由除尘器和烟气脱硫脱水装置组成,所述除尘器是高效多管旋风除尘器,烟气脱硫脱水装置内设有至少两层流化床,上层为脱水流化床,其结构为筛网内填充塑料硫化球或轻质塑料泡沫球构成,下层为烟气脱硫流化床,是在脱水硫化床结构的基础上,加喷水雾使流化球形成多层水膜,与高效多管旋风除尘器相通的排烟管道从上方通入烟气脱硫脱水装置的中部,排烟管道下口处有一烟气导流装置,烟气导流装置下方是一排灰装置。
脱水流化床也可以是S型导流脱水板。
在烟气脱硫流化床下方设有水回收管路。
烟气脱硫装置是圆锥体。
本实用新型除尘效率达98-99%,阻力适中在1300-1700Pa,出口烟尘排放浓度符合GB13271-91的规定;适用炉型广,耗水量小,可重复利用锅炉循环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低,运行操作方便,维护工作量小,用于矿粉回收,回收率达90%以上,既净化了环境又节约能源。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实施例:
由高效多管旋风除尘器1和烟气脱硫脱水装置组成的自激水浴流化床复合式净化装置,在高效多管旋风除尘器1的下方有漏斗状排灰装置10,其下方有锁气器11,在烟气脱硫脱水装置内中部设有上下两层流化床,上层为烟气脱水流化床4,其结构为在筛网内填充塑料硫化化球或轻质塑料泡沫球构成,下层为烟气脱硫流化床5,其结构也是在筛网内填充塑料硫化球或轻质塑料泡沫球构成,在流化床5上表面有几个进水孔从上方加喷水雾形成水膜,与高效多管旋风除尘器1相通的排烟管道1,从上方通入烟气脱硫脱水装置的中部,排烟管道2下口处有一圆锥形烟气导流装置7,装置7与排烟管道2下口一周留有间隔,装置7下方是一排灰装置10,设置在装置10下方的是锁气器11,在烟气脱硫流化床5下方还设有水回收管路9,脱水流化床4也可以是S型导流脱水板,多管旋风除尘器1中旋风子16的排列,顺气流方向不超过13排,垂直气流方向不超过20排,使用时待除尘的烟气从烟气进口13进入多管旋风除尘器1,因有烟气斜隔板12的阻挡,烟气只能进入旋风子16的入口15,烟气经蜗壳式旋转后,90%以上的烟尘捕集下来,进入排灰装置10,收集的粉煤灰用于综合利用,这也减少了水的消耗量及湿尘率的比例,经过这一次除尘后的烟尘,从旋风子16的中心管14上方排出,进入排烟管道2,从管道2下口与烟气导流装置7之间的间隔处排出,并向上返流,进入自激水浴床,即水回收管路9,烟气里的尘粒与水混合、凝聚、沉淀、下落入灰斗,烟气再向上流,进入脱硫流化床5,填料粒子在烟气流带动下流化,并在一定高度50-60mm内跳动,这相当于形成多层水膜,微细的烟尘通过多层水膜互相碰撞、混合、湿润、凝聚,随落下的水流冲走,脱硫效率可达50-80%,为防止出口烟气湿度大,腐蚀烟道,让脱硫后的烟气上流经过脱水流化床4,其上的填料粒子是干燥的,烟气与其碰撞接触,水气被粒子吸附,或让经脱硫后的烟气再经过S型导流脱水板,这种全截面的作用,既滤除了烟气中的残留灰尘微粒,又使烟气中的水分得以蒸发,净化的烟气从出口3排出,图中6是自动上水溢流阀,8是水回收管路9溢流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长庆,未经陈长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036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