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交流小型同步马达无效
申请号: | 96203750.8 | 申请日: | 1996-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273468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1-28 |
发明(设计)人: | 亚伯A·S | 申请(专利权)人: | 格士林远东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12 | 分类号: | H02K1/12;H02K1/22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梧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流 小型 同步 马达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流小型同步马达。
现有技术的交流同步马达,其结构可参照附图3来说明。图3是现有技术的交流同步马达的分解图。从图3可知,现有技术的交流同步马达由线圈组6、定子7、转子8、上壳9与下壳9′组成。这种结构的交流同步马达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缺点:
1、鉴于制造过程及设计的原因,其线圈组6与转子8体积大,且由线圈组6产生磁场直接激磁,所以启动困难,及元件间相互摩擦,故磁损高、易产生噪音、温升高、耗电率高,不符合节约能源与运转精密的要求;
2、由于定子7是冲制而成,故其感应磁场准确度低,且在制造过程中容易损坏变形,实用性差;
3、由于上、下壳9、9′均为金属外壳,轴承是由粉末冶金或车制铜套制成,铆合后成本高,准确度低,同心度不易控制且易磨损;
4、现有技术的交流同步马达是由上述各元件组合而成,所以体积大,且要铆合组装,制造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流小型同部马达,它具有分别独立的定子组与转子组,易于制造、装配及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交流小型同步马达,其包括有定子和转子,该定子由一线圈部和两块磁极片组成,两磁极片各有一端部分别插入所述的线圈部的通孔的相对端,两磁极片的外部各有一凹部,两凹部形成一圆孔,所述的转子设置在该圆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定子组与转子组为独立结构,可配合产品外形的需要而设计,并将各个外接部分分散开来,便于设计、制造和应用。并且,它还可在转子上直接设置齿轮来传出动力,且可在从动齿轮上直接设置防逆向装置,不但可降低成本,而且易于组装在产品上。
本实用新型将定子分成两块极片设计,采用间接激磁方式,因此产生磁场的相位编移,使得马达的启动容易,且转速精密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线圈为细漆包线绕制,且转子采用铁粉压铸充磁而成,所以马达的总体积小,且各元件间无磨擦面,噪音和温升低。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组装图;
图3是现有技术的小型交流同步马达的分解图。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线圈部1、两块磁极片2、3和一转子4。
线圈部1是由微细多匝漆包线11缠绕在绝缘框架12上组成,在该绝缘框架12的两侧设导电孔13、14来连接漆包线11的两端,借二导电金属杆15、16导接电源,并在漆包线11绕组内设贯通孔17,该孔17供两磁极片2、3的端部21、31插入。
两块磁极片2、3分别设在线圈部1的两侧,呈板片状且互相对称,其上各设端部21、31和凹部22、32,其中两端部21和31可上、下重叠,重叠时其长、宽、厚皆与通孔17匹配,即两磁极片2、3的端部21、31重叠且可置入通孔17中;而且,两端部21、31重叠并置入通孔17时,两凹部22、32恰好形成一圆孔,其两凹部22、23不相接触,而圆孔则恰好让转子4放在其中。在两块磁片2、3上分别设置定位孔23、33而安装在定位杆51、52上。
转子4与现有技术的转子的构造相同,是由铁粉经压铸充磁制成,本实用新型在转子上直接设置齿轮41,直接借齿轮41传出转子4的转动力,转子4及齿轮41中央设有孔,来插置在一固定的中心杆53上。
上述定位杆51、52及中心杆53可设置在要安装本实用新型的小型同步电机的机体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交流小型同步马达可依实际机体的需要而较自由地组配,并将各组配点分散而轻易安排及装配在机体上,另外,由于转子上可直接设置齿轮,不需如传统方式那样设置蜗杆传动,故可降低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格士林远东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格士林远东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037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颈部牵引器
- 下一篇:医用负压器吸力可调式吸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