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排污式家用自来水终端过滤器无效
申请号: | 96204099.1 | 申请日: | 1996-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247046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2-12 |
发明(设计)人: | 郑祥开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祥开 |
主分类号: | B01D29/33 | 分类号: | B01D29/33;B01D29/66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新飞,张炜星 |
地址: | 35000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排污 家用 自来水 终端 过滤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水质净化装置,特别是一种自动排污式家用自来水终端过滤器。
工业和人类生活对自来水水源的污染日趋严重,这对自来水厂无疑加大了水质处理的难度。而且,自来水出厂后,经管道输送特别是高层建筑的供水,各楼宇均采用水池式二次加压供水,这些又增加了使自来水再受污染的机会。因此,在用户终端采用高精度的过滤器把自来水进行再处理后饮用是十分必要的。分析当前国内外市售的各种各样的净水器,发现其最大的痹病是在使用过程中对自身滤料上的积污不能及时排除,因而产生两个问题:1.积污在滤料上将产生微生物富集包括致病菌繁殖;2.滤料上的积污随着制水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多,从而减缓制水流速甚至堵塞,影响了净水器的使用寿命。
因此人们不得不经常将净水器拆下冲洗或更换滤料,给用户带来很多不便;一些净水器为了增长使用寿命,采取增多滤料量的办法,这样不但增加了净水器的体积,同时也提高了制造成本。
本设计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排除污垢功能的自来水终端过滤器,以克服已有净水器的不足之处。
本设计的技术方案是:在滤水装置与自来水龙头相接的进水接头之间安装一种水流变换器,该水流变换器是由水流变换器轴和与其相匹配的水流变换器套所组成,所述的水流变换器轴是一种带旋扭的圆柱体,在圆柱体的两至三处的圆周上分别具有若干个通水孔;所述的水流变换器套具有若干个从内腔向外贯穿的进出水口,各进出水口分布在与水流变换器轴的通水孔相对应的内腔腔壁的圆周上。这样,通过水流变换器以控制作用,能改变自来水流经滤水装置的方向,从而产生一种返流冲力,达到自动清除污垢的目的。
由于本设计具有清除自身污垢的功能,所以可节省大量滤料,也缩小了体积;由于避免了堵塞现象,因此使用寿命也大大增长;同时由于清污操作方便,因此能经常保持良好的滤水质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其具体结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剖面示图
图2为通水孔呈三周分布的水流变换器轴结构示图
图3是水流变换器套以及该套与滤水装置连接示图
图4为通水孔呈两周分布的水流变换器轴结构示图
图5为滤水时水流变换器轴位置状态示图
图6为排污时水流变换器轴位置状态示图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是在滤水装置10与进水接头7之间,设计安装一种水流变换器11,水流变换器11是由水流变换器轴12和与其相匹配的水流变换器套13所构成。图中8为清水出口,9为排污口,14是微孔滤管,15是微孔滤管内腔,16为微孔滤管外腔。微孔滤管14是由聚乙烯和活性碳等材料制成,市面已有成品销售念,其微孔的孔径为5μ,据产品性能介绍能吸附和截留0.5μ以上杂质以及微生物细菌。
参照图2,水流变换器轴12是一种带有旋扭17的圆柱体,该圆柱体也可以呈圆锥状,在圆柱体的三处圆周上,分别具有通水孔2和通水孔1、3、4,以及通水孔5、6,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通水孔1、2相通,3、4相通,5、6相通;通水孔1、3、4依次间隔90°,5、6间隔180°,通水孔2、3同向,1、6同向,4、5同向。
参照图3,水流变换器套13是一种具有内腔18的筒状体,内腔18使水流变换器轴12容置其中既密合又能转动。从内腔18向外贯穿地具有6个进出水口A、B、C、D、E、F,各进出水口分布在内腔壁的三处圆周上,该三处圆周与水流变换器轴12上的分布通水孔的三处圆周相对应,内腔壁中三处圆周上所具有的进出水口分别是进水口E和进出水口A、C、D以及进出水口F、B,其中A、C、D依次间隔90°,F、B间隔180°,而且E、C、F同向,同时,A与进水接头7连通,C与微孔滤管内腔15连通,D与清水出口8连通,E、F与微孔滤管外腔16连通,B与排污口9连通。
参照图4,水流变换器轴12上的通水孔也可以呈两个圆周分布,这时两圆周处所具有的通水孔分别为通水孔1、3、4和通水孔6、2、5,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通水孔1、2相通,3、4相通,5、6相通;通水孔1、3、4依次间隔90°;通水孔6、2、5分别与1、3、4同向。
当水流变换器轴12采用图4所示(通水孔以两周分布)的形式时,那么,与其相匹配的水流变换器套13的进出水口也应作相应的改动。这时,内腔18的腔壁两处圆周上的进出水口分别为A、C、D和F、B,其中A、C、D依次间隔90°,F、B间隔180°,而且C、F同向,各进出水口对外连通情况如前所述。(其实只要将图3上所示的进出口水口E取消了即可)。
以下参照各附图,进一步阐述本设计的基本工作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祥开,未经郑祥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040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烟气循环流化法脱硫装置
- 下一篇:一种度盘式挂秤用的缓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