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非对称式下注单层平底板无效
申请号: | 96204314.1 | 申请日: | 1996-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289629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9-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龙;白锦华;刘岩军;褚长锁;陈汝新;周海涛;尚松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包头钢铁公司冶金研究所;包钢炼钢厂 |
主分类号: | B22D35/04 | 分类号: | B22D35/04 |
代理公司: | 包头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克宇,郭官厚 |
地址: | 014010 ***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称 下注 单层 平底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炼钢铸锭生产用浇注底板,特别适合于浇注大断面钢锭的非对称式下注单层平底板,属于炼钢铸锭技术。
瑞有炼钢铸锭普遍采用对称式布置钢锭模底板,即在一块底板上以中注管为中心左右布置4或8支钢锭模。若要在同一块底板上一次下注成型6或10支钢锭,因受行车铁道和铸车台面允许宽度限制而无法布置钢锭模。如80吨炼钢转炉每炉产良锭量84吨左右,若采用B84钢锭模对称式布置,每炉钢水除下注一块底板8支B84钢锭外,还剩下2支钢锭的钢水就需浇注到另一块底板上,俗称“8+2”浇注法。这对铸车作业率,耐火材料消耗,注台的占用,钢锭质量等均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一炉钢水浇注两次,延长了炉后操作时间,即铸锭时间长于冶炼时间,从而限制了转炉生产能力的正常发挥,直接影响到产钢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对称式布置钢锭模的下注单层平底板,适合于一次浇注6或10支大断面钢锭,克服了目前对称式底板浇注时间长而给整模、铸锭和钢质等带一的弊病,可使转炉冶炼与浇注工序实现良好匹配,以满足炼钢生产和钢质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非对称式下注单层平底板是由板体[1]、非对称式流钢汤道[2]和[8]及中心座砖[5]等组成,其特征是:在板体[1]表面中心座砖[5]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二条流钢汤道[2]和[8],且汤道[2]的长度长于汤道[8],汤道[2]的管径大于汤道[8]。在汤道[2]和[8]上部分别开有冒钢孔[3]和[7],且冒钢孔[3]的孔数多于冒钢孔[8],冒钢孔[3]的孔径大于冒钢孔[7]。流钢汤道的横截面为圆形可椭圆形。
该底板在使用时采用非对称式布置钢锭模,即在同一埠底板上中注管一侧布置4或6支钢锭模,另一侧布置2或4支钢锭模,通过调整流钢汤道的长度、管径及冒钢孔,来实现各锭位的等阻力损失,保证每个钢锭模在浇注过程中钢液面基本平齐上升,可在同一块底板上一次下注完一炉钢水浇注成钢锭,使铸锭与炼钢炉生产匹配,从而保证了钢的产量和质量。
本实用新型非对称式下注单层平底板与对称式平底板相比,其优点是:
1、变径流钢汤道可使非对称布置钢锭模内钢液面平齐上升,扩大一次下注的钢锭数,实现了冶炼与浇注工序的良好匹配,满足了炼钢生产和钢质的要求。
2、降低了中注管、耐火材料的消耗及铸管残留钢损失,提高了铸锭效率和钢锭模利用率,减少了底板和铸车占用量等。
3、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易于推广应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非对称式下注单层平底板与中注管、钢锭模布置示意图。
如图所示,非对称式下注单层平底板是由板体[1]、流钢汤道[2]和[8]、冒钢孔[3]和[7]以及中心座砖[5]等组成。流钢汤道[2]和[8]位于板体[1]上表面、中心座砖[5]左右两侧呈非对称式布置,流钢汤道[2]的长度长于流钢汤道[8],流钢汤道[2]的管径大于流汤道[8],流钢汤道均为圆形截面,且流钢汤道[2]上冒钢孔[3]的孔径大于汤道[8]上冒钢孔[7]。根据需要钢锭模[4](与冒钢孔数相同)可布置为6或10个。浇注时,只要将中注管[6]和钢锭模[4]在板体[1]上分别就位,即中心座砖[5]的中心对准中注管[6]的中心,每个冒钢孔对准钢锭模的中心,钢水径中注管[6]注入中心座砖[5],分别流经流钢汤道[2]和[8],再通过冒钢孔上升注入每支钢锭模[4]中,冷凝脱模模即为钢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包头钢铁公司冶金研究所;包钢炼钢厂,未经包头钢铁公司冶金研究所;包钢炼钢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043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