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注射针可回缩的安全注射器无效
申请号: | 96204551.9 | 申请日: | 1996-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258071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7-23 |
发明(设计)人: | 曹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建华 |
主分类号: | A61M5/178 | 分类号: | A61M5/178;A61M5/32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郑永康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市忠***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射针 可回缩 安全 注射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健卫生领域将介质输入机体内或从体内取出介质的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自由选用所需尺寸的注射针且在使用后可使注射针完全隐没于其中空推杆内部组合式的注射针可回缩的安全注射器。
皮下注射器可供各种不同目的进行使用,例如,注射器可经由单尖头皮下注射针与传统注射或静脉注射(I.V.注射)的方法,借以将药液注入于患者的身体或静脉内;再者,注射器亦可使用于真空放血术,利用双尖头皮下注射针将患者的血液样品连续地抽入各真空管中。
使用后的皮下注射器在丢弃之前,有时需先将注射针折断或毁坏,以防止其被重复使用。医护人员或医疗废弃物处理人员在处理或毁坏使用后的注射针时,可能会因疏忽而特别容易被注射针所意外地扎伤,进而可能感染例如AIDS或肝炎等威胁生命安全的体液性传染疾病。基于保护及消除使用人员免于遭受意外感染的恐惧,可避免任何人员意外被注射针扎伤的安全注射器则日渐受到重视;同时,使用或接近注射针的人员在其使用前或使用后最好是不接触注射针,以减少医护人员、医疗废弃物处理人员以及病患者间相互传递AIDS病毒、肝炎及其它体液性传染疾病的机率。
为了解决上述的缺点,即有一些安全注射器因应而生,其具有可防止人员被使用后的注射针意外扎伤及避免注射器被重复使用的功能,对于避免AIDS或肝炎等体液性传染疾病借由使用后的注射针广为散播方面已有卓著非凡的贡献;但该种改良的注射器在制造时必须预先将注射针及外筒以不可分离的结构方式组合成为一体,换言之,该种改良的注射器在完成制造后,每支注射器的外筒尺寸及固定于其上的注射针号数是无法变更的;此一缺点造成其在实际使用时的极大不便。一般医护人员在进行注射之前,必须依药剂种类、注射药量及注射部位,选用适当口径的外筒及适当号数的注射针;例如5cc容量的外筒可配以1号至14号的注射针,而10cc容量的外筒亦可能配以1号至14号的注射针。由此可见,注射针的号数及外筒的口径在实际使用时至少具有数百种的不同组配尺寸。因此,传统注射器中的外筒及注射针均是在分别制造后,再由医护人员自行进行选配组装。该种改良的注射器及其他已知的安全注射器虽然已可达到其防止人员被使用后的注射针意外扎伤的目的,而较传统的注射器具有更高的安全效果;但至目前为止,仍未发现有任何一种安全注射器中的外筒及注射针为可相互拆离的结构,以供医护人员依实际使用时的需要而自行组合的安全注射器。
另外,上述该种安全注射器的构造在设计上较为复杂,而与现有标准结构用后即丢弃式传统注射器已有相当的差异性存在;因此,制造该安全注射器时不但组装工序繁复,且势必必须对注射器的传统生产机械进行大幅度的改造;换言之,在欲自动化批量生产该安全注射器时,必须先期投入数万元甚至数百万元的额外资金于改造注射器的传统生产机械上,投资成本过高,此在商业上是无法被接受的。
有鉴于上述传统产品的弊端,本设计人基于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经过不断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注射针可回缩的安全注射器,使其可在完成注射后,将注射针回缩于一中空推杆的内部空间,借以将被使用后的注射针意外扎伤的发生机率降低至最小程度,并可避免注射器被重复使用;同时,该安全注射器的注射针与外筒间可被任意组合或拆离,亦即可由医护人员依药剂种类、注射药量及注射部位自由选配所需的外筒尺寸及注射针号数,不但可降低生产成本及库存储备数量,更可提高医护人员使用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射针可回缩的安全注射器,使其可使用制造标准结构医疗用注射器的传统生产机械进行自动化批量生产,而无需改造制造该注射器的传统生产机械,而可有效地提高其商业上的利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射针可回缩的安全注射器,使其构造简单、实用且操作方便,并可有效地降低其制造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建华,未经曹建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045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板式闭合型扁管散热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电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