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豆去荚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6205654.5 | 申请日: | 1996-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257214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7-02 |
发明(设计)人: | 陈日永;阮明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日永;阮明金 |
主分类号: | B02B3/04 | 分类号: | B02B3/04 |
代理公司: | 浙江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金家盈 |
地址: | 310022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去壳、去荚的机械,特别是一种大豆去荚装置。
已知技术中,大豆去荚前一般都是先使带荚大豆自然晾干,然后用人工摔打、辗压、过筛或者用联合收割机使豆荚与豆粒直接分离,上述设备和方法只能用于干燥后的大豆去荚,获得的豆粒已是干大豆(黄豆)。但民间、特别是南方老百姓均有食用新鲜大豆(俗称毛豆)的习惯,食用前用手工剥去豆荚,加工1公斤带荚大豆所需的时间约为40分钟,不仅费时、也很费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大豆去荚装置。这种装置可以使带荚大豆快速去荚并得到纯净的豆粒。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
一种大豆去荚装置,具有机架,其特点在于所述机架上部的轴孔中分别轴接有主轴、上辗压辊、下辗压辊,所述上、下辗压辊之间沿轴向的缝隙间距范围为0.6-2.0毫米,所述主轴伸出机架外的一端顺序固定连接有齿轮、右传动轮,所述右传动轮的径向外缘固定连接有手柄和/或在传动轮的周边上设有一圈凹槽,所述上辗压辊伸出机架外的一端固定有与主轴端齿轮相互啮合的齿轮,所述下辗压辊伸出机架外的一端固定有与上辗压辊端齿轮相互啮合的齿轮,所述上辗压辊端齿轮与下辗压辊端齿轮相互啮合转动时的齿轮速比范圈为2-4∶1,所述下辗压辊伸出机架外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皮带轮,所述机架横向内侧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内的传动轴通过皮带与皮带轮连接,所述传送带上方设有贮荚斗,所述贮荚斗下底敞开,并设有导向栅,所述导向栅与传送带之间设有带一组梳齿的梳杆,所述主轴伸出支架外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左传动轮,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梳杆的一端垂直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左传动轮的径向外缘铰接。
本实用新型大豆去荚装置主轴端齿轮与上辗压辊端齿轮相互啮合转动时的齿轮速比可以为11,上辗压辊端齿轮与下辗压辊端齿轮相互啮合转动时的齿轮速比可以为31。
本实用新型大豆去荚装置主轴另一端左传动轮的直径可以与导向栅的宽度相当,相当于梳杆往返运动时的幅宽,所述左传动轮与主轴一端右传动轮的直径之比可以为1∶2-3。
本实用新型大豆去荚装置的上辗压辊表面可以沿轴向滚压有花纹,下辗压辊表面可以包有橡皮层。
本实用新型大豆去荚装置的机架外可以设有安全防护罩。
本实用新型大豆去荚装置主轴一端的右传动轮可以用手柄转动、也可通过皮带、由电动机带动。当主轴顺时针向转动时,主轴另一端的左传动轮通过连杆使梳杆和梳齿作往复运动,梳齿通过导向栅将贮荚斗中的带荚大豆梳理成同一个方向、并穿过导向栅落人传送带,传送带将方向一致的带荚大豆输送到上、下辗压辊之间,带荚大豆受上、下辗压辊辗压后,豆粒被从豆荚中挤出落入去荚装置的内侧,而豆荚则从上、下辗压辊之间的缝隙中被带往去荚装置的外侧。由于上、下辗压辊之间的缝隙只有0.6-2.0毫米,因此只允许豆荚被带出,而豆粒由于粒径远大于0.6-2.0毫米而被阻挡、并在去荚装置的内侧自然坠落。用本实用新型大豆去荚装置所作的试验表明:当贮荚斗尺寸为25×15×12厘米时,一次可放带荚大豆1公斤,用手转动只需5-6分钟即可;适当加大贮荚斗的容积,并用电动机带动去荚装置工作时,加工3公斤新鲜的带荚大豆需时7-8分钟,加工速度更快。与已知技术相比,用本实用新型去荚装置加工新鲜毛豆的速度可比手工剥豆快8-12倍,既节省时间,又减轻了家务劳动,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用本实用新型的去荚装置加工毛豆,还有豆粒完整、豆粒与豆荚分别堆放的优点。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去除防护罩后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去荚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去荚装置的左视图。
图4是图1中去荚装置的右视图。
图5是图1中去荚装置的后视图。
图6是图2中沿A-A线的剖视构造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带安全防护罩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日永;阮明金,未经陈日永;阮明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056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炒菜锅
- 下一篇:发动机旋筒式配气机构